公司经营效益分析:资产报酬率
资产报酬率也称生产能力比率或生产率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和创利能力最有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费用)/资产平均余额×100%
上式分子中的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所得税前利润,可由企业利润表中直接取得。利息费用是指企业因对外负债支出的全部利息费用。目前在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中不单独列出,但它是财务费用的主要构成项目。因此,分子中利息费用可用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项目的金额代替。分母资产平均余额是指企业在整个产生利润期间的资产存量平均余额。它的最理想数值是用企业每月末的资产总额数加总后除以12取得。但因实际取得企业每月的资产负债表并不容易,所以可用企业年末公布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项目的年初数加上年末数再除以2取得,即
资产平均余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例:假设AM公司1991年报表中有关资料如下:
资产报酬率反映了企业运用的每百元资产能够创造多少元纯收入。如例中AM公司91年的资产报酬率为13.78%,说明该企业每百元资产创造的年纯收入为1378元。那么,为什么这个纯收入还包含企业支出的利息费用呢?实际上这是从经济学意义上考察的企业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产新创造的全部剩余产品价值,即政治经济学中所称的M。所以,我们说资产报酬率反映的是企业全部资产的生产能力。这里顺便指出,目前上海的一些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资料中计算资产报酬率仅使用利润总额,而不考虑利息费用因素,这是错误的。其计算结果是下面所讲的资产利润率,而非资产报酬一般来说,企业资产报酬率的数值越大,说明其创利能力也越大。但这一比率应在同行业经营范围类似的公司之间进行比较。因为,生产性企业占用的固定资产数量较多,它的资产报酬率大多会低于占用定资产较少的商业企业、服务性企业。但应看到商业企业的流动资产主要来源于商品周转贷款,其支出的利息费用较高,而且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负担的所得税率也不一致。所以商业企业的资产报酬率虽然较高,但其税后利润不一定会高于工业生产企业。总之,在运用资产报酬率作行业比较时,要注意不同企业之间应具有可比性,并应与其它利润率指标结合起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