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出现经济滞胀,经济增长缓慢,物价飞涨,政治局势动荡,股票市场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危机,道琼斯指数跌幅在1973-74年的股市下跌中超过了50%。人们意识到在股市下跌面前没有恰当的金融工具可以利用。
堪萨斯市交易所(KCBT)在1977年10月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提交了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报告,并提议以道琼斯的"30种工业股票"指数作为交易标的。由于道琼斯公司的反对,KCBT改而决定以价值线指数(Value Line Index)作为期货合约的交易标的。1979年4月,KCBT修改了给CFTC的报告。
尽管CFTC对此报告非常重视,然而,由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与CFTC在谁来监管股指期货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造成无法决策的局面。1981年,新任CFTC主席菲利蒲oMo约翰逊和新任SEC主席约翰o夏德达成"夏德-约翰逊协议",明确规定股指期货合约的管辖权属于CFTC。1982年该协议在美国国会通过。同年2月,CFTC即批准了KCBT的报告。2月24日,KCBT推出了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交易。4月21日,CME也推出了S&P500股指期货交易。紧随着是NYFE于5月6日推出了NYSE综合指数期货交易。
股指期货一诞生,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推出的当年就成交了35万张,S&P500股指期货的成交量则更大,达到150万张。1984年,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量已占美国所有期货合约交易量的20%以上,其中S&P500股指期货的交易量更是引人注目,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金融期货合约。S&P500指数在市场上的影响也因此急剧上升。
股指期货的成功,不仅大大促进了美国国内期货市场的规模,而且也引发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交易热潮。不但引起了国外一些已开设期货交易的交易所竞相仿效,纷纷开办其各有特色的股指期货交易,连一些从未开展期货交易的国家和地区也往往将股指期货作为开展期货交易的突破口。
成功交易的背后是什么?
不能机械地运用指标
但是,当《帝纳波利点位交易法》这本书真正在中国大陆面世的时候,以上的推测和评判好像都不存在了。帝纳波利点位交易法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帝纳波利最擅长的领域还有斐波纳契分析和黄金率结点等。即便是最普通的随机指标、移动平均线、摆动指标等,帝纳波利都有独到而精深的研究。事实上,在全书的前八章里,他基本未提及点位交易法。为什么他要用一半的篇幅来讲这些与点位交易法不太相干的基础技术分析呢?我们认真看一下他的讲述也许可以明白一点他的良苦用心。
在很多交易者心中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比如技术指标中的所谓“金叉”、“死叉”,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东西近乎真理,无需质疑其本来面目和有效性。可也正是这些所谓的真理,让我们一次次在交易中栽跟头,除了抱怨自己学艺不精外,极少有人反思这些技术指标或者方法是否有问题。而帝纳波利就尖锐地指出了这种机械运用指标、方法的恶习。比如趋势,对于这个名词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但很少有人会问到某一趋势是在什么时间周期内的。如果不先确定时间周期,谈趋势又有何意义?再比如,双重顶、随机指标、MACD、相对强弱指标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用起来也似乎得心应手,但为什么每每失败呢?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指标在哪种情况下是有效或者无效的。这些也正是帝纳波利想为广大投资者廓清的误区,所以不惜用半本书的篇幅来强调进入市场的基本技能。
做综合判断式交易者
虽然帝纳波利发明了世界闻名的点位交易法,但他还是强调自己是综合判断式交易者,并非完全的非判断式交易者。非判断式交易完全依赖电脑交易系统提供的买卖信号,这在帝纳波利看来是非常危险的,随着市场的变化,失败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我们更需要依赖自己的大脑来对市场作出综合分析判断,而不是机械地运用技术指标发出的信号来进行交易,这样的成功率才更高些。因此,帝纳波利甚至建议状态不好的投资者放下交易去旅行,道理也正在这里。
不过,《帝纳波利点位交易法》一书的重点理所当然地还是在点位交易法。其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它来源于大家熟知的斐波纳契分析,或者说是黄金率,跟艾略特波浪理论也有很深的渊源。这也是为什么帝纳波利被称为当今全球运用斐波纳契分析最好的人。难能可贵的是,帝纳波利并不一味地讲成功的例子,也举出了很多失败的例子,提醒交易者少犯错误。这也是他与很多证券投资教育者不同的地方。要想真正掌握帝纳波利点位交易法,还需认真阅读他的著作,即《帝纳波利点位交易法》。如果有幸能亲自聆听他12月在北京、成都、上海三地的现场讲授,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要知道学习一种新的交易理念不容易,要成功地运用到实战当中去就更不容易了。这需要投资者百分百地全心地投入。正如帝纳波利在书中所开的玩笑,如果你老婆在你交易时把孩子塞到你手里,你要么跟她离婚,要么趁早离开市场,否则你的霉运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