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优蓝筹股在牛1的最后上涨时间段往往表现优异,这与牛1后期进一步涌入股市的投资者结构有关。
(1)牛1的最后上涨期,市场情绪高涨,众多散户资金不断从银行流入股市。最后上涨期转入股市的投资者大多都属于股盲,其投资方式一是通过购买基金间接投资股市,二是自己直接在股市买入股票。
(2)大量股盲在股市挣钱效应下蜂拥购买基金,导致基金规模不断膨胀。基金被疯狂申购后,又不能不买入股票。因为哪只基金不积极买入股票,大量持有现金,在大盘最后疯狂上涨的未期,哪只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就会大幅落后。落后就会被基民赎回,赎回者会去购买净值增长快的基金。在市场最后疯狂期,哪只基金重仓持股,哪只基金的净值肯定增长快,增长快助推基民进一步申购。因此基金接牛1的最后一棒是必然的,这是基民在股市最后疯狂期踊跃申购的必然结果。
基金在接最后一棒时主要买入什么股票呢?第一肯定是要买入流动性好的蓝筹股,因为这类股票便于大资金轻松买进。第二倾向于买入低市盈率的股票,估值低可以尽量降低风险。所以牛1的最后上涨阶段,流动性比较好.估值比较低的权重蓝筹股往往走势较好,即牛1最后一浪上涨是蓝筹股的天下。
比如,2006-2007年的牛1中,2007年5. 30之前的几个月,上涨股票的主力军是绩差垃圾股群。2007年7 - 10月的最后上涨时间段,上涨股票的主力军是银行、券商、保险、石化、钢铁等大盘绩优股,以及当时的地产、有色、煤炭等二线蓝筹绩优股。
图2-12中国平安(601318). 图2-13浦发银行(600000).图2-14中国石化(600028). 图2-15宝钢股份(600019) 最具代表性,它们在2006一2007年牛1的最后-段上涨中,也即2007年6月至2007年10月期间,股价上涨幅度都极其巨大。
(3)牛1最后上涨期转入股市的股盲,一部分通过申购基金间接投资股市,另一部分是直接进入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最后进入股市的这部分股盲,入市后会买入什么品种?众多股票他们都不认识,只有权重绩优蓝筹他们最熟,这些股票又有很好的企业形象,属于大众品牌股,因此这些投资者进场后的首选就是权重蓝筹股。
权重蓝筹股在牛1上涨最后一波,基金往往是牛1的最后一棒持有者及;增仓者,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换句话说,在2006 - 2007年牛1中的最后一浪上涨中,银行、保险、券商、石化、钢铁等一线权重蓝筹及有品牌效应的二线蓝筹股,它们成为上涨主流是必然的。
3.牛1上涨行情最后一段,绩差股表现不会很理想,甚至不能创“牛1倒数第二段高点(政策顶)的新高”。
如图2-16罗牛山(000735) 及图2-17深深房A (000029), 它们的股价在2006 - 2007年牛1行情中的倒数第二段(2007 年5.30之前)是上涨主流股,但在2007年7月至2007年10月牛1最后一段指数创新高上涨过程中,它们的表现却相对疲软,连之前的高点也过不去。
也就是说,之前的政策顶往往就是这些绩差股的最终顶。换句话说,政策顶是绩差股的大顶,而市场顶是优质大盘蓝筹股的大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