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转概念股,是中国股市中长盛不衰的炒作题材,曾经造就了许多股价翻番的大“黑马”。作为一种炒作题材,高送转概念股在大盘处于上涨阶段时容易受到主力资金的追捧,相同时期内的股价涨幅往往远高于大盘指数,若能提前布局此类概念股将会获得丰厚收益。
从高送转概念股的市场历史走势情况看,可以分为高送转方案公布前、公布后和方案实施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方案公布前的走势最为强劲,最受市场资金追捧,例如2009年中报公布高送转的赣粵高速(600269)、 利尔化学(002258)和西部资源(600139) 就是此种类型。因此,若能在高送转方案公布前发现此类个股而及时介入,将很有可能使新股民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
上市公司在高送转分配方案公布后,其市场走势-般将会出现两种情况:1.股本扩张能力和成长性较强的公司,股价多数会走出连续上涨行情。
2.较早公布中报和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股价上涨往往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而较晚公布的公司,由于股价已提前反映,且处于概念炒作末期,因此在方案公布后往往会出现回调走势。
在送转方案实施前,一般都会出现飙升的高送转抢权行情,如果公司业绩良好且成长性高,则在除权后将会出现填权走势。但由于大多数高送转个股在除权之前已出现较大涨幅,其未来填权走势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抢权阶段追高会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
通过对中国股市高送转上市公司历史情况分析,我们发现高送转上市公司往往具有以下特征:1.所属行业处于稳定发展期、收益相对稳定且位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当此类公司存在较强烈的扩张需求时,如有新建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则将会优先考虑高送转方案。例如,曾实施过高送转方案的西飞国际(000768)、 中兵光电(600435)等均属于军工行业的龙头企业,收益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2.上市公司有充足的资本公积金和丰厚的滚存未分配利润,这是高送转的重要条件。资本公积金的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转增资本,二是弥补亏损。因此每股资本公积金越多,送转股的能力就越强,而每股未分配利润则代表分红潜力的高低。从历史情况看,进行高送转的上市公司每股资本公积多数超过2元,而每股末分配利润基本大于1.5元。
3.上市公司的业绩相对优良,净资产值高。投资高送转股必须要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成长性,毕竞盈利能力是股本扩张最基本的条件,优秀的业绩是进行高比例送配的基础。从历史上公布高送转的上市公司来看,其每股收益高于0.2元占绝大多数。一般来说,如果每股收益高于0.2元,主营业务增长率达到50%以上,也确实有投资关注的必要。
4.在上市公司近年来的分配情况方面存在以下一些特征:
(1)上市时间不足两年的次新股。
(2)最近两年尚未实施过增发、配股等融资方案。
(3)最近两年没有分配过红利,未分配利润处在不断滚存中的上市公司。
(4)最近两年尚未进行过高比例送转的上市公司。
5.在股本结构和特点方面,通常股本扩张能力强的上市公司流通股本和总股本都比较小,上市公司总股本- -般小于1.5亿股,流通股本- -般小于6000万股。主要原因在于中小板公司的总股本小、业绩优良,其成长性相对主板具有明显优势,虽然在许多细分行业内,中小板公司处于龙头地位,但在大行业分类中优势不突出,为在市场中抢占更大份额,且业绩支撑性良好,中小板公司都会竭力对其资本进行扩张。如苏宁电器(002024), 2004年上市以来连续大比例送转,股本最初为0.93亿股,连续5年进行高比例送转,于2009年已达44.87亿股,成为中小板中的大盘股。
6.上市公司有急于融资的需求,由于受增发门槛提高和配股比例的限制,一些净资产值高、业绩非常优秀的上市公司,为了考虑日后能更多地融资,往往会积极地实施高送转方案,为将来更大规模的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当然,新股民朋友们在对高送转题材股进行投资时,也要注意控制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1.注意主力机构凭借利好出货。
当庄家将股价拉高以后,很多股民朋友们不愿追高,而庄家又不愿降下辛苦拉高的股价兑现利润,因此常常会使用高送转的方式,降低上市公司的股价,打开个股的炒作空间,利用高送转股的利好出货。
2.注意上市公司借高送转股“圈钱”。
因为上市公司在配股再融资时,一般有不超过总股本30%的限制,这就会促使上市公司在配股前先扩大股本。而在融资额不变的前提下,较低的配股或增发价更加容易吸引投资者认购,上市公司通过高比例送转股,可以扩大股本、降低股价,从而有利于,上市公司从市场中圈得更多的钱。
3.注意上市公司利用高送转制造给予股东高回报的假象。
上市公司的年度分配是给予股东的回报,在西方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中,现金分红才是回报股东的最主要方式,而送转股则被视作股份拆细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股票的流通性。现金分红要求上市公司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充足的现金流,而高送转股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要求很低,即使公司亏损,只要具有高额的资本公积金和每股净资产,也可以实施。高送转股帮助那些在资金周转上捉襟见肘的公司制造了给予股东高回报的假象,但是这些股票即使推出高送转方案,也对市场缺乏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