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家,而你正考虑收购一家“壳”公司,你首先应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该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使用这种产品(服务)会有什么责任或要涉及什么官司?
(2)该股票的交易记录如何?它是否有过大起大落的历史,以致它的股东满腹怨言?
(3) “壳”公司第二轮融资时产生的股东怎么样?他们是否以一个合理甚至最低的水平出售他们持有的股份?当他们把持仓抛出的时候,心中是否乐意?
(4)公司有没有作最后“疯狂的融资”以增加公司股份(最后融资可能以优先股或次级债券的形式完成)?
(5)有没有发行各种股权、认股权证、股票选择权?承销商手中有什么认股权证(认股权证通常自承销之日起有效期为4—5年)?
如果这个目标“壳”公司的股票仍然进行着公开交易,那么就应该仔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谁是做市商,有几个?
2)目前该公司股价如何?去年或者上一个交易年的交易情况如何?
3)它需要向SEC递交什么报告,是否包括10-K表、10-Q表、8-K表?
4)公司需要向本地和本州进行申报?
“壳”公司的社会股东人数太少(除非是该“壳”公司刚成立不久)太多都不好,最理想的持股人数是300 —1000人,300人以下的公众股东太少了,不值得公开交易。而超过1000 人,新公司要与这些人取得联系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为当公司的股票重新开始交易时,必须及时通知这些人,也就意昧着有很多资料、很多报告要递交给他们。
单单列出所有股东的名单就已经够麻烦的了,而且今犬的很多股东们的股权是以“街名”登记的,因此,要准确了解股东的人数可不是很简单的事,还要通过与经纪商打交道,才能知道确切的数据。通常,处于“休克"期的“壳”公司保存的股东名单已经过时,要重新建立一份档案的工作量很大。
从另一方面讲,很多“壳”公司还有“套牢”一族。当公司经过实质性变革并重新进行交易时,他们也不一定能马上解套。而很多投资者不等到解套决不轻易出货。这给了管理层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保留了这部分股东,而且还可以吸引他们再购人一些股份,变成对新生公司的“忠诚一族”。而这些股东在增持股份的时候,会顺势推高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