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反映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净资产数额。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一般按照净资产的来源和用途分类,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资本公积)以及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至于这种划分的意义有多大,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比如美国著名财务学家希金斯曾经形象地指出:“所有者权益种类划分及其在报表的排列方式,不过是提供给会计师和律师的一个‘饭碗’,即让他们有点事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最好能忘掉它们之间的区别。”
1.股本
上市公司发行的全部股份按面值计算,在会计上称之为股本。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这叫做实收资本,即反映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金数额。我国实行注册资本金制度,开办企业必须依法筹集最低限度的资本金,即注册资本。例如,《公司法》第78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注册资本是国家授予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法人自有财产数额的表现,它能反映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大小,并用以作为公司经营的保障和社会信用方面的保障。但是,投资者的资本金往往允许分次缴付,因此在核算上就有必要设置“实收资本”科目来反映实际收到的资本金。投资者在缴清资本金后,企业的实收资本应与注册资本一致。
2.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在会计核算中被分为两大类:一是资本(股本)滋价,二是其他资本公积。投资者直接投入到企业的资金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前述的股本或实收资本;第二部分就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即所谓的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在会计上通过“资本公积”项目核算。例如,甲、乙、丙只人共同出资,到工商局注册了一个东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注册资金为200万元。三方约定甲出资70万元,乙出资120万元,丙出资50万元。此时此刻公司一共有多少资产?回答是240万元。而注册资本只有200万元,会计上核算实收资本200万元,超过注册资本的那部分就叫做资本公积,为40万元。其实240万元都是投资者投资注入进来的,把它一分为二,以便于和我国注册资本政策保持一致。
资本公积除了包括资本溢价之外,还包括其他资本公积,主要是指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比如,会计核算中调整其他资本公积的事项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发生变动;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随着被投资方除净损益之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变动;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所换取的职工或其他方服务的金额;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等。
3.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称留存利润或留存收益,它们都表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积累,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一般教科书把盈余公积定义为“具有特定用途的留存收益”,这里所谓的“特定用途”其实是一个误解。盈余公积作为一项资金来源,并没有什么特定用途。如果说它有特定用途,就是指盈余公积对于利润分配的限定。换言之,只要不被当作红利分给股东,至于这部分资金用于内部经营活动的什么方面,并役有什么限制和特殊的规定。除了法定盈余公积之外,公司还可以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批准,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公积,以进一步扩大资本积累。
未分配利润是利润具体分配后的剩余。确切地说,就是公司期初的累积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等之后的余额。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资金来源,可以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可以用来以丰补欠,对于稳定或调整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