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伯克希尔公司买进威尔斯.富国银行500万股股票,以每股均价57.88美元计算,总投资金额达2. 89亿美元。这次投资,使伯克希尔公司拥有了这家银行10%公开发行的股票,于是,伯克希尔公司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后者的最大股东。这个举动备受争议。1990 年年初,该银行股价曾经达到每股86美元的高价,之后由于投资人大举抛售所有位f美国加州的银行股票,股价也随之跌了下来。那时美国西海岸正经历着严重的经济衰退危机,一些人推测,由于巨大的商业及住宅贷款,大幅攀升的银行呆账严重侵蚀了其获利能力,而该银行是承担加州地区商业及房地产贷款业务量最大的银行,财务状况当然被视为特别脆弱。
巴菲特当然很明白人们对此所持的怀疑态度。但对威尔斯.富国银行,他则有不同的见解。难道这是因为他印道其他投资专家所不知道的信息吗?这倒未必,只是他对整体情况的分析和别人的不一样。让我们与巴菲特一起走一趟他的思考历程,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巴菲特究竟是如何运用概率来评估这宗投资案的。
首先,巴菲特非常了解银行业。伯克希尔公司曾在1969 ~ 1979年间拥有伊利诺伊州国家和信托公司( Ilinois National Bank and Trust Company),当时的银行总裁吉恩.阿贝格(Gene Abegg)告诉巴菲特,一家经营完善的银行不仅获利要增长,也要在股东报酬率上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来。同时巴菲特也学习到经营银行最重要的一条是经营管理层的所作所为将决定该银行的长期价值。差劲的经理人员在不明智的放款中往往增加经营成本,而优秀的经理人员则总是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并且很少承担过高放款的风险。
当时威尔斯.富国银行的总裁是卡尔.赖卡特(Carl Reichardt), 他从1983年就开始经营该银行了。其业绩令人刮目相看。在他的领导下,银行过往的获利不但逐年增加,股东报酬率电超越业界的平均水平,经营效率高居全国同业榜首。同时赖卡特还建立了扎实的放款组合基础。
巴菲特说:“拥有银行并不是没有风险。”然面,在他的心日中,拥有威尔斯.富国银行的风险集中在下列三种情形中:首先是在加州的银行要随时面对大地震突袭的问题,或许会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造成严重破坏,连带危及放款银行本身;其次是商业紧缩或金融恐慌可能危及许多家高财务杠杆率的公司,无论企业主如何高明还是说公同多有前景都没有用:最后.市场最害怕的是腿风造成美国西部房地产价格大福滑落,由此带来巨大的银行呆账。巴菲特说,这些情形没有任何-项可以排除在外。
然而根据他手上得到的证据显示,大地震突装或经济恐慌的概率其实相当低。巴菲特虽然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数据,但是他所说的概率低通常指发生机会低于30%的情况。所以他将注意力转向了风险的第三种情形。他理性地分析到,房地产价格滑落尚不至于对像威尔斯.富国银行这种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造成太大的困扰。巴菲特解释:” 让我们分析以下数据,威尔斯.富国银行现在每年扣除3亿美元呆账损失,税前获利10亿美元。即使它有480亿美元的银行总放款(当然也包括房地产放款).因1991年突如其来的一场金融风暴,就使得其中的10%放款无法回收,本金损失加计应收利息损失(大约为本金的30%),银行还是可以收支相抵的。”
通常,银行遍放比率(Dhendue loan) (注: 指银行放款,本金延期3个月,或本金未到期面利息已廷滞6个月以上,应列为逾放款项。若逾放款项再经3个月仍未缴交本息,即转人催收款项。逾放比率是逾放款项占总放款余额的比率)达到10%的时候,就表示已经有商业严重紧缩的问题。但巴菲特早就认定商业严重紧缩的概率很低,而且就算事实如此,威尔斯.富国银行仍然可以收支相抵,显示该银行质地优异。巴菲特继续说:“像那一年,我们评估该银行获利太坏的发生摄率很低,所以市场传言并不会困扰我们。”
巴菲特在心里模拟了多种可能情形,遂认为任何一种情形对威尔斯.富国银行造成长期负面冲击的概率都很低。虽然该银行股票价格已下跌了50%,但巴菲特反面认为在这个时间和点位购进或尔斯.富国银行的股票,赚钱机会大约是2倍,而犯错误的概率不会因此而提高。
虽然巴菲特在用概率表示他的看法时并没有明确提供任何参考数据,但是他的思考过程仍极具价值。不管你是用主现还是客观的观点来加以诠释,从概率角度考虑投资,往往会使你在买进前就作理性和清晰的思考。当其他投资人还没有考虑得那么清楚时,巴菲特已经在用概率理论分析投资威尔斯.富国银行的可获利程度。他立即行动并在以后被证实大获其利。巴菲特说:“从概率观点衡量某投资案的利弊得失,假如你最终认为获利的可能性超越损失的可能性时,你就可以小心翼翼地驾牧风险较高的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