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价值投资者及其在过去6-12个月的投资业绩进行分类,这显然是一个从未遇见的课题。在以往的经历中,我一直认为,价值投资者尽管各有各的一片耕耘田地,但最终还是要归为一处的。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寻找便宜股票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而这种共同的归宿不过是这些技术和工具的副产品而已。
不过,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个领域却出现了大规模的分裂,就如同一场自相残杀的内战。一部分人依旧在一如既往地买进金融股;另一部分人则大手笔地做空金融股。
当然,将整个金融业笼统地归为一类,看成一个铁打不动的阵竹,这样的观点显然有失公允,但价值领域的深刻分歧,却是个让人回味无穷的话题。到2008年为止,做空论者一直是“正确”的。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金融成分股中,收益率平均下跌19%左右。实际上,截至2008年,金融股收益率下跌最多的为35%。而下跌幅度最小的只有9%(见图28-1)。
图28-1 美国金融股的业绩表现(截至2008年)(收益率,%)
当然,这些金融机构的很多管理者一直在告诉我们,危机已经结束,他们的组合仓位依旧稳健,他们对市场没有一点恐慌。但是,我们用最好听的话说,就是这些人根本就不了解当前的形势,如果用最不客E(的话来形容,他们就是彻头彻尾的骗子。听听CEO们在最近采访中的谈话,我们就可以对这些人的不知廉耻略见一斑,我们就会一次次地发现,公司管理层总能提供对他们有用的信息!
我一直认为,目前市场上的期货期权做多交易和金融股的做空交易太多了。而我对金融股的观点恰恰相反。实际上,我对做空商品头寸观点的支持,可以说是毫不动摇的。
不过,我还从未发现哪只金融股的交易价格真正符合我们对便宜股票的定义,而且我一直认为,挤出泡沫的过程往往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它将是若干年而不是几个月的事情。
到了今天,金融业给我们的唯一印象,就是让投资者魂牵梦绕、纷纷破裂的房地产泡沫和信贷泡沫。如果我们接受阿尔伯特•爱德华的观点—一场深度衰退即将到来,那么,金融股就算不上什么好投资,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令人费解。
归根结底,我的观点是:目前的安全边际根本就不足以弥补相应的风险。我一直在喋喋不休地强调廉价股票,似乎会让人们觉得我太贪婪。但对我来说,银行股的表象,更像是即将破裂的泡沫,而不是什么正常的信贷周期。正像塞思•克拉曼在其著作《安全边际》中说的那样,“只有在证券价格低于考虑人为失误、厄运或是极端市场波动的内在价值时,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边际。”他还警告:“资产缩水的预期,使得投资的时间跨度以及实现内在价值的催化剂显得更为重要。在通货紧缩的环境下,如果你不能预测内在价值能否实现或是何时实现,就最好不要贸然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