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市场是如何发展的?
(一)互换市场的发展背景
尽管在1979年伦敦金融市场上出现了首例货币互换,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其后的两年里互换市场并没有发展起来,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其前景也很不明朗。1981年《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使互换市场初露头角——这是所罗门兄弟国际集团安排的IBM与世界银行间于1981年8月所进行的货币互换(在学术界人们一般把此次货币互换当做互换的真正起源)。货币互换的雏形是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平行贷款及背对背贷款等多种形式,这些交易常用做规避外汇管制措施的手段,但平行贷款及背对背贷款等存在一些法律缺陷,即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无权自动冲抵贷款,那时的市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换市场。当互换交易被安排为一个法律协议时,互换市场便有了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其发生变革。
没有单一的法定协议,就无权冲抵,这并非是阻碍早期互换市场发展的惟一障碍。当时市场参与者各方都持有不同的法律和并由他们的机构安排互换,如果双方有意安排交易,则通常双方见面商谈各自机构的法律意愿,尽管只是一次会晤,但仍然很费时而且效率不高。有些潜在的当事人对互换还有许多怀疑:一是因为互换在一定程度上涉及规避管制,而规避与逃避在法律地位上的区别不是十分明显;二是来自“零和博弈”思想流派——如果交易中我赢则你必输无疑。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许多人反对互换,因为其对潜在使用人而言相当复杂,安排互换需要作出许多决定,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从个人风险管理角度看,涉足互换市场前景并不被看好。而且当时银行没有入市创造互换市场,所有的交易都要在配对的基础上进行,寻找配对方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2天或2周,而在这段时间内会有待保值的货币与利率风险敞开。这显然与现在的互换市场有很大的区别:今天双方可以在几秒钟内成交并得到规范的确认及事先协定的标准化的法律文件。
国际互换交易协会(ISDA)的成立是一项转折性的创举,通过互换文件材料的标准化加速了市场的发育。ISDA1985年签订项标准的法律协定,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除了管理效率上的好处外,银行还得到承诺:市场现在是在共同的标准下进行运作。这使得市场成为一个整体,在互换合约方面就共同的安排措施及利率作了法律上的改进。例如英国银行家协会出版公布了它们的利率互换条件(即市场上所谓的BBA珉RS条件),对市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互换市场的发展阶段
按照时代背景、交易安排情况和交易量的大小,互换布场的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如表2-1所示的五个阶段。
表2-1互换市场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平行贷款虽然为本国居民提供了一种避免因汇率或利率上升而造成风险损失的工具,但这种贷款交易有其弱点,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表内业务,平行贷款增加双方各自的负债额,并且进行平行贷款必须签订两个协议分别成交,若其中一方不能如约清偿,另一方仍需继续履约支付债务。而货币互换交易能有效地避免平行贷款的不足之处:(1)货币互换是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它不会增加交易双方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额和负债额;(2)互换交易只需签订一份合同即可成交,若一方不能如约偿债,另一方也不再负有支付债务的义务。这样,互换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平行贷款中单份合同可能导致的信贷风险。因此,人们一般将货币互换看做是平行贷款的演变和发展。
第二阶段,互换市场的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逐渐认识到互换交易在低成本、高收益的资金融通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互换交易进行投机获利的诀窍。同种货币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不同货币利率之间的差异,使得套利套汇成为可能,而互换交易为这种套做提供了机会和工具。即只要存在市场价格(指利率和汇率)的差异,就有套做机会,也就为互换交易创造了机会。在IBM与世界银行的货币互换产生一年之后,利率互换也正式产生。
第三阶段,真正的互换市场形成。当互换这种新的金融工具出现后,紧接着就是如何构造互换市场,提高互换交易的效率。在互换交易及其市场的发展初期,主要是由一些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充当互换中介机构,为各种交易者牵线搭桥,安排互换交易,这是一种效率较低的经营方式。随着互换市场的发展,信誉较好的互换最终使用者也开始独立地寻找互换者。迫使互换中介机构直接参与互换交易。中介机构以互换最终使用者的身份先与一个互换使用者直接签订互换合同,再寻找互换交易另方配对,与之签订反方向的互换合同,以此完成整个互换交易,大大提高了互换交易的效率,促使互换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互换市场。与此同时,远期、期货、期权等各种避险保值措施的出现,使得消除未配对互换可能产生的利率或汇率风险成为可能,此阶段互换的交易量因此增长迅速达200亿美元以上。
第四阶段,互换市场在标准化下的进一步发展。互换交易和互换市场的效率提高后,互换交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又促进了互换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它使互换成为如期货合同那样的标准交易商品,人们可以获得互换的连续报价,一旦参与互换,成交将在瞬间完成。它解除了互换中介机构担心无法配平单个互换交易的后顾之忧,也提高了互换的流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其他种类的互换,这样,互换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得到飞速的发展,利率互换一经产生,便很快在整个互换市场中占有最大份额。目前,在整个互换市场上,利率互换的交易量约占互换交易总量的80%。所以,只有在利率互换产生以后,互换市场才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83年,互换的成交量约为400亿美元,1984年竟猛增到约1000亿美元。
第五阶段,互换市场的成熟阶段。1985年后期,互换变得十分多样化,一些互换可以赎回或展期,另一些则可以被推迟。1985年互换的成交量又增加约2000亿美元,并且还发展了二级互换市场,出现了逆互换、互换销售和主动终止,这标志着互换市场进入了成熟阶段。1987年互换的成交量从1985年的2000亿美元增加到约4000亿美元,1988年已超过10000亿美元,至20世纪90年代,互换交易技术不断翻新,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捆绑和组合使得互换市场得以迅速发展,互换已不再仅限于由相互匹配吻合的交易双方组成对子来进行,而是通过与其他金融工具组合起来进行,如与即期、远期、长期外汇、债券、远期利率协议、短期利率期货、期权等结合起来进行。据统计,1989~1993年,全球互换交易量平均每年以30.3%的速度递增,略低于远期交易与期货的增长速度。到1996年年中,全球互换交易尚未结算的合同金额已达21万亿美元之巨,其中,利率互换古74%,货币互换占6%,利率期权(包括利率封顶、利率保底、利率衣领、互换期权等产品的交易占20%,仅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两项,国际互换交易协会(ISDA)成员们的市场交易量已达到16.88万亿美元。目前,互换交易的金额仍在以每年数万亿美元的幅度增长,1999年底,全球互换业务的签约金额已达到30万亿美元。互换是最成功的场外交易工具,互换合同涉及的主要币种是美元、日元和德国马克(指欧元产生前,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