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所谓蓝筹股,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大意指那些质地优良、业绩良好,能代表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在所属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上市公司。
蓝筹一词翻译自英语“BLUECHIPS" ,源于西方赌场。在西方第三全赌场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值钱,红色筹码次之,白色筹码最差。
把“蓝筹”一词用在股票上,多指那些在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的股票。像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等股票,都属于“蓝筹股”。
蓝筹股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改变及经济地位的升降,蓝筹股的排名也会变更。据美国著名的《福布斯》杂志统计,1917年的100家最大公司中,目前只有43家公司股票仍在蓝筹股之列,而当初“最蓝”、行业最兴旺的铁路股票,如今完全丧失了人选蓝筹股的资格和实力。
在香港股市中,最有名的蓝筹股当属全球最大商业银行之-的“汇丰控股”。长江实业、中信泰富等也属蓝筹股之列。内地的股票市场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十分迅速,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蓝筹股,比如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宝钢股份等。
2006年第四季度,蓝筹股有较好的表现。受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几个大盘蓝筹股上涨的带动,中国石化、长江电力、宝钢股份等蓝筹股也全力上涨,带动大盘指数路上扬,让许多人欣喜地预测: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机构投资和大盘蓝筹时代。
然而,市场没有按照人们的愿望行进。进人2007年,曾风光无限的大盘蓝筹股大都按兵不动尽管上证综指从去年的2600多点一路飙升至4000多点,在市场中最为活跃、上涨最快的却是那些非蓝筹股,有些甚至是ST类股票。只有在非蓝筹股大幅下跌时,这些“蓝筹大象”才缓缓地向上挪动几步。
蓝筹股的表现,往往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成熟度。这在海外资本市场可以找到例证。美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大盘蓝筹股是主板市场的主流,占70%以上的份额。这些蓝筹股- -般都有稳定的收益,以机构投资为主,股价被操纵的可能性很小。比如,在纽约上市的股票有上万只,但加入道.琼斯指数的只有30只,尽管这30个“宝座”不断变换主人,却雷打不动地绝对是大盘蓝筹股,像可口可乐、通用电气微软等,都能反映国民经济的现状与走势。
中国股市还很年轻,尚不能与美国股市比拟。但是,让蓝筹股尽快成长起来却是人们热忱的呼唤。
2.培育蓝筹股市场时机已到
2007年初,市场及投资者的承接力不断提高,蓝筹股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市场有关,也与成长路径有关。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分析,前几个月蓝筹股之所以在市场上受冷遇,有多种原因。首先,2006年8月后蓝筹股有较大幅度上涨,2007年适度调整也在情理之中。其次,2007年上市的新蓝筹股市价都不低,上涨幅度就很不明显。再有,大盘蓝筹股-般都由机构把持,某些基金购买人赎回基金买股票迫使机构不得不做起短线,从而影响了蓝筹股的表现。
“从成长路径看,中国股市最初似乎不是为大盘蓝筹股准备的。”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教授如是说。“我们的股市是从小企业做起的,好的大的企业一开始都送到香港上市,这是当时的市场状况和实际情况决定的。到后来,才渐渐有大企业到沪深交易所上市。上市后还不是全流通,直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流通问题才逐步得以解决。这样的成长路径也影响了蓝筹股以及市场的成长。”
在2006年以前,由于市场承接力小,-有大盘蓝筹股在沪深交易所上市,就会引起大盘指数下跌,因此,管理层不敢把更多的大盘蓝筹股推到A股市场。“蓝筹股数量小,覆盖面不广,蓝筹股市场自然也就难以形成。”桂浩明说。
进人2006年之后,中国股市的承接力增强。有越来越多的大型绩优企业发行A股,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回归A股市场,类似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A股、H股同步上市的企业也不断出现。
从成交情况看,2007年前5个月,A股市场成交量屡创新高,沪深两市日最高成交量突破了4000亿元大关,总市值最高突破了18万亿元,这表明市场及投资者的承接力明显提高。
华生教授认为,培育大盘蓝筹股市场,首先要让更多的骨干企业到本土上市,目前虽然已有不少蓝筹股在沪深股市上市,但还不是最具有盈利能力的企业。应该把更多的骨干企业推进股市,而且社会流通量要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还应增加持股方的力量。华生教授说,因为大盘蓝筹股的流通量很大,所以,需要培育机构投资者,像保险基金、投资基金等,仅靠散户的力量则难以支撑大盘蓝筹股市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教授谈道:“必须教育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蓝筹企业,经营企业不仅对国家负责,也要对投资者负责。经营者对决策、活动的控制都要站在这两个角度来思考,比如信息披露及时准确,经营过程守法守纪等,这样才能保证蓝筹股本身的质量。”
很多动向似乎都在印证着专家的预测。据了解,包括中国移动、中石油等大型国企都已经有了明确的回归A股计划,而我国最大的海运企业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即将接受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这些资产和业绩都十分优秀的企业进入A股市场,将进一步提升市场质量。
我国的机构投资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至2007年4月底,我国共有基金公司58家,管理各类基金300多只,持股力量不断加强。
一个有利于蓝筹股市场培育的环境正在形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