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炒股知识>金融互换交易>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的可行性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的可行性

2019-07-17 22:46:34  来源:金融互换交易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6分钟的时间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的可行性

时间:2019-07-17 22:46:34  来源:金融互换交易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的可行性

(一)宏观环境

1.基础性金融市场已经粗具规模并日趋成熟

在货币市场方面,我国已逐步建立了同业拆借、交易所债券回购、银行间债券回购、商业票据贴现等多个子市场,并且运行越来越规范化。目前,我国货币市场交易量占GDP的比例已接近30%,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逐渐扩大,货币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货币市场的价值——利率,也将更加市场化。在资本市场方面,中长期信贷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以及股票市场的发展速度都快于货币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人为操纵市场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这将有利于推出一些金融期货类衍生工具品种。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的可行性

2.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据统计,95%以上的商品定价实现了市场化。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改革深化程度也不断提高。90%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企业和居民手中,金融业承担国民生产总值90%的分配和运行,金融资产比重迅速提高,股票市值接近3万亿元,国债规模也超过万亿元大关。

另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3%,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世界排名持续上升,整体经济稳定发展。

3.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

中央银行按九大区域分设管理机构改革,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和监管水平;证券监管委员会和保险监管委员会的建立,承担了证券、期货和保险业的监管,这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系的框架已经形成。经济市场化、金融改革深化成为发展金融互换交易市场的强大动力,而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则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所以说,我国发展金融互换交易市场的基础基本具备。

4.金融宏观调控水准明显提高,人民币币值稳定

取消贷款规模控制,运用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金融宏观调控实现了由直接控制向间接调控的根本性转变。1993年下半年到1996年,中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1997年以来,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防止和克服通货紧缩,人民币币值对内对外均保持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

此外,自1996年我国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质量不断提高,净误差和遗漏所占比例稳步下降。

5.金融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已日趋完善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在金融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较为完备,立法的水平和时效性也大为提高。以“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为基础,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以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体系框架。面对多年来金融市场上的风风雨雨,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监管水平也日渐提高。目前,深、沪两个交易所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易、结算及监管体系,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6.金融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中国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目前,中国境内共有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205家,总资产380多亿美元。同时,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业务也迅速发展。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从原来的第11位提高到了第8位。同时,积极参加和推动了东盟加中日韩(“10+3”)的双边货币互换等金融合作。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不仅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而且向有关危机国家提供了资金援助,在维护亚洲金融市场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亚洲地区经过几年的调整和改革经济呈现恢复和增长势头。尤其是危机后的东亚多数国家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努力保持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定性,完善企业复生和倒闭制度,强化市场纪律,同时也十分注重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加强金融监管,降低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优化外资结构。

(二)微观基础

1.我国货币市场已达到相当规模

1994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市场交易量逐年扩大,到2003年6月末,已累计成交3.4万亿元。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回购和现券买卖,到2003年6月末,债券回购累计交易量已达10.7万亿元。1994年4月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成功运转,为形成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体制奠定了重要的市场基础。8年多来,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规模不断扩大,到2003年6月末,已累计成交各币种折合美元4800亿美元。目前,货币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管理资金头寸的主要场所和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平台。

2.资本市场快速发展

1990年10月和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到2003年8月底,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197家,市价总值4.65万亿元,流通市值1.53万亿元。1991年以来,证券市场已在境内外累计筹集资金8270亿元。证券市场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目前我国利率、汇率管制还比较严

一切利率均由国务院决定,中央银行只享有20%的利率浮动权,专业银行虽然在名义上享有这种权利,实际上只有执行的义务;汇率方面,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汇率并轨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并非真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并没有反映人民币的真实价值,“管理”的力度还很大。利率和汇率的管制是我国发展金融互换的主要障碍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管制正不断松动。近年来,利率在逐步调整,且调整幅度还比较大;汇率也在不断变化,并将随着外贸经营权的全面放开和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逐渐实现真正的浮动,最终达到完全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再加上其他一些已具备的条件,现在就着手研究和发展金融互换是可能的。

4.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有力支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正在逐步改革为经营货币的现代金融企业陆续增设和重组120多家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了证券类和保险类金融机构。引进了一批外资金融机构。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由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组成的数量众多、功能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3年6月底,中国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达24.4万亿元。从1990~2001年,中国银行各类贷款累计增加10.2万亿元,年均增长19.2%。据调査推算,到2002年6月,用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以外经济的贷款已占全部贷款的63%。金融在支持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金融环境不断改善

近几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主要有:(1)1994年汇率并轨,汇率向市场化迈进;(2)1995年颁布《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原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3)1996年出现了 CHIBOR,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均衡利率;(4)1997年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5)1998年取消贷款的规模控制,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这些措施和方案的纷纷出台,加快了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步伐,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银行的服务手段不断创新,银行之间的竞争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另外,由于宏观调控得当,全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有利的时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又为发展金融互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6.利率和汇率逐步走向市场化

目前,国内利率的浮动比较小,开展利率互换的条件还不是很充分。但是,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正不断向前迈进,近年来利率的不断调整本身已为利率互换带来了可能性。

1996年5月1日以来,五次降低贷款利率,因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变化间隔时间也比较短,客观上为互换创造了条件。利率的变化将会对企业的利息负担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年来利率不断调低自然使企业受益,但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银行,则叫苦连天。汇率方面,自从1994年1月1日实行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1:8升至现在的1:8.3左右,虽然是管理或管制的结果,但是管制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状况,而且在不远的将来要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这段时间必将进行“管制汇率”向市场汇率的调整和过渡,并最终实现完全的浮动。在此之前,开展货币互换并积累经验,以利在汇率完全市场化的时候利用货币互换反过来影响和调控汇率,辅助公开市场操作,防止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具有一举两得之功效。在开展利率和货币互换的过程中,互换的价格发现功能将反过来促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在国内利率和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进行互换实践和尝试的同时,提倡和发展国外融资的互换业务则没有这方面的阻碍。

7.计算机逐步普及,信息披露和交流的速度加快

现在,绝大多数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了会计处理的电算化,很多还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也是如此,不少家庭也拥有了电脑,为发展金融互换提供了工具基础。信息处理技术的改进大大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调查市场、客户咨询、信息交流的速度,缩短了交易过程,也降低了这方面的成本。在国内,人们逐渐认识并加入了国际互联网,交易工具方面已完全具备发展互换的条件。

8.出于避险目的的互换风险较小

现在理论界在期货和期权的开展方面研究很多,认为互换应在期货和期权之后开展,而且着重讨论限制甚至禁止期货和期权的投机性交易,以防止其对金融乃至经济的影响。其实,比较而言,互换的风险比期货和期权都小得多。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的互换多为避险性交易,因风险违约率不到1%,而且至今没有因互换损失太大导致破产的案例。因此,禁止纯投机性交易,便不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总之,在我国发展互换尤其是国际筹资互换是完全可能的。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