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流动性过剩可以带动股市发展
风向标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2005年7月11日,我国股市在经历了四年的漫漫熊途后,上证指数从最低点(998.23点)开始攀升, 2006年下半年加速上涨,到2006年12月14日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点(2242.42点),到2007年10月16日已达到了6124.04点。股指一路高歌,突飞猛进。
造成股市如此快速上扬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流动性过剩”。所谓流动性有三种用法或含义。
第一是指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指在经济体系中货币投放量的多少。现在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经济过热现象。
第二是指在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就整个市场而言指参与交易资金相对于股票供给的多少,这里的资金包括场内资金,即已购买了股票的资金,也就是总流通市值,以及场外资金,就是还在股票账户里准备随时人场的资金。
上面两种流动性多数情况下会有关联,即经济出现流动性过剩通常会引发股票市场的流动性过剩,所以当国家开始收紧银根时,股票市场就会失去资金供给,表现不佳。
第三是针对于个股而言。指股票买卖活动的难易,即买了某只股票后是否容易卖出。我们常说这只股票流动性很差,就是指很难按理想价格卖出,所以流动性差的股票多是小盘股或高度控盘的股票,是不适合大资金运作的,即便买完之后股价涨上去了,但卖不掉,对于大资金风险更大,所以他们更愿意在流动性很好的大盘股里运作,那里交投活跃,大量买卖也不会引起股价明显变动。不过中小投资者就自由很多了,由于资金量少,可以有很多选择。
流动性是任何金融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命根子。在2006年大牛市中,过剩的流动性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大多数闲置的资金都开始向股市汇集,致使投资者对股市充满了信心,股价--路上扬,是流动性过剩形成了可观的流动趋势。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各种制度有待规范,人们对于股市风险尚有顾忌,但是,百姓财富扩张的欲望却并没有因此递减,因为在中国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环境下,自身财富的积累对个人未来生活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当2005年大牛市开始仰头时,这种欲望形成了一股势不可当的推动股价不断上扬的动力。而且,在目睹了过剩的流动性对楼价强劲的支撑作用后,大家更加增添了一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投资紧迫感,这种共同的预期,完全有可能再次把股价推离基本面所决定的内在价值,形成股价攀升的另一个高峰。
在股票供给不变时,或交易资金增长速度快于股票供给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即便某只股票公司赢利不变,其股价也会上涨,这是很简单的需求供给关系,但这种股价上涨是有限度的,受过多或叫做过剩的资金追捧导致股价过度上涨而没有业绩支撑,终难持久。这种资金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钱。
同时.宽松的流动性所带来的股价攀升,不仅会麻痹投资者对好企业的识别能力.而且也会松动好企业有效使用资金的约束机制。
那么.2006- 2007 年的大牛市,是否就是充满了泡沫呢?从2006年12月后,很多学者专家都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声称:股市泡沫太大,终有破裂的危险。在股市里经常上演一幕一幕人间惨剧。一些看到疯牛头的散户争相入市,未见收益就先被股市狠狠地砍了一刀,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是股市风险。
但是这样的警告似乎并没有抑制散户们向股市进取的信心,上证指数在翻了几个跟头之后,重新抬起了头,又一路走高。其实,在这背后,有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支撑: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优势、良好的企业投资环境和中国经济转型所创造的获利机会等,吸引了大量海外企业和海外资金不断涌进中国市场,这-现象不仅提升了中国产品在海外的竞争力,也给中国创造了宏观调控政策无法有效抑制的流动性。尤其在中国所进行的渐进的“汇改”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和套利热钱的流人等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使这一轮股价不断攀升。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股权分置改革深人人心,大盘蓝筹股横空出世,机构投资者的队伍和实力今非昔比,监管制度的重心和效率日趋明显和提高,所以,当宏观调控在商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初见成效时,宽裕的资金流人股市,大盘指数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由此,散户可以肯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在股市中形成通畅的流动性,那么股市的发展就会顺利。当然,散户们在关注流动性的同时,不能抛弃企业的基本面和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状况,这是最基本的股市风向标,而流动性只不过是一个小的分支。因为由宽松的流动性所带来的、脱离基本面的股价上扬,非常容易给散户们带来不可预计的风险。所以,散户们一定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