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做够一定的量
在向操盘手交代过超短线交易的操作原理之后,就可以让他们正式开始进行仿真交易了。具体方法就是参照放大了的、局部的1分钟K线图,凭着自己的感觉,看到上涨得很有力度就去追涨、看到下跌得很有力度就去杀跌、看到上涨或者下跌乏力了就做回调或者反弹;开仓之后,如果遇到浮盈可以多看一会儿,如果遇到浮亏就必须马上止损。
具体的要求是,首先是必须保证平均1分钟至少要做一个来回的交易;其次是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起初阶段要尽量淡化盈亏结果,甚至也可以明确提出没有盈亏的要求;再次一定要有保持超短线交易固有特性不变的风格意识,速度一定要快、频率一定要高,切忌拖泥带水。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一定要有交易量的要求。如果不做这样的要求,依靠操盘手自已是很难一开始就做到快进快出的,也就更不可能养成这样的一种交易风格了。他们大多数会选择在犹豫观望中寻找下单的时机,就会因此而拖慢了交易的速度。那么这个数量定到多少合适呢?对于沪深300股指期货来说,每天至少要做够270个来回的交易。这意味着每1分钟至少要进出一个来回。一上来就给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是不是有点儿赶鸭子上架的意思?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有点儿勉为其难,实际上一点儿也不难。只需简单计算一下,就不难看出,这根本不算是什么过分的要求。
对于一个快进快出的操盘手来说,有时候最短的持仓时间,也就是1秒钟而已。当然,也并非每笔交易都是这么短的持仓时间。所以我们也不必这么苛刻地要求操盘手。我们可以折中一下,按照平均10秒钟的持仓时间来计算,应该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如此一来,1分钟做一个来回,时间不仅不算局促,反倒是绰绰有余的。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要求操盘手做上500,乃至1000个回合的交易呢?这样也未尝不可,只是最后的风格会显得过于单一了。尽管超短线交易总体上讲,都具有快进快出的特点,如果仔细分辨,也还是可以再细分为几种不同类型的。持仓时间均匀、短促,只是其中一个类型的特点而已。因此,还是要留下一些个性化的空间给操盘手,以便他们可以根据自a的特点来决定交易的风格。1分钟做一个来回,应该算是一个比较适中的标准。事实上,也是如此。提出这个要求之后,一部分操盘手会维持在270个来回左右的交易,另外还有一部分操盘手则会大大地突破这一数量, 甚至可以做到1000个来回以上的交易。
提出这样的要求,完全是为了使操盘手能够迅速地积累交易经验。因为只有在千锤百炼的基础之上,才有望培养出良好的盘感。我们可以大概算一下,一个来回包含一进、一出两张单子,这就积累了两次判断的经验。一天270个来回,就需要做出500余次的判断。如此之高的频率,一个月下来,操盘手差不多就积累了10000多手的交易量,这其中还没有把未成交单、撤销单计算在里面。有了这样的交易密度与频率,操盘手的成长速度,就是想慢恐怕也难。如果没有交易量的硬性要求,一些操盘手势必会拖拖拉拉、左顾右盼,一天下来做不了几张单子,一个月下来,经验的累积也就相去甚远了。
笔者曾经和一位做波段交易的操盘手聊过,他说自已平均每天也不过做10个来回的交易而已。按照这个交易量,一个月也不过故220多个来回,一年也不过2600多个来回。这个成交量在我们看来,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我们做一天, 大概就相当于他做一个月;我们做一个月,大概就相当于他做两年的交易量。这也就难怪,有些人感到难以置信,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富有效率,在一两个月之内,竟然就能够让操盘手熟练地掌握获利的技能。
凡是要做好一件事情,都需要一定量的积累。有关这一点,一位名叫丹尼尔.科伊尔的美国人,通过对大量成功人士的调查、走访,提出了“10000 小时天才理论”。大意是,那些所谓的天才,在功成名就之前,其实都有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磨炼与积累,这个时间大概需要10000小时。要做好超短线交易,也不例外。我们之所以不必等那么长的时间,并非我们没有积累,只是这种积累高度密集而已。
在要求交易量的同时,还要附加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大体均匀地分布这些成交量,不能时而密集、时而稀疏。行情风格的变化,并非总是一成不变的。不仅每天的行情风格不一样,就是每时每刻的变化也不一样。如果对于这一点没有相应的要求,其结果必然是挑肥拣瘦,遇到自己喜欢的行情,就会兴奋莫名,频频出手;遇到自己不适应的行情,又会犹豫观望,裏足不前。这样就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全方位的锻炼。
有了交易量的要求,也可以迅速锻炼出操盘手的胆量。既然没有对他们提出盈利多少的要求,只不过随便做做仿真交易而已,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又有谁会没有胆量呢?实际上争强好胜是人的本性,压力也就无所不在。不说别的,就拿玩游戏来说,只要玩得很投入,都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
操盘手也是一样,尽管没有要求他们盈利多少,但是告诉他们怎么看盘,什么叫亏、什么叫赚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就会进人到设定好的情景当中。于是,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提出一定的要求,他们会暗自激励自己,尽量多赚少亏。一旦有了盈利的期许,必然会心生妄想。在操作的行为上,也会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如此一来,他们马上就会感受到压力的存在。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交易量的要求,他们势必会放任自流,本能地去寻找-些确定性的东西。他们一定会左顾右盼, 选择一个自认为比较稳妥的时候才肯下单。这样一来, 他们势必会在应该人市的时候,表现得犹豫不前;一旦亏损了,常常又会拖泥带水,不肯及时了断。这些行为,都是超短线交易应该力求避免的。一开始提出交易量的要求,与此同时却对盈亏结果没有要求,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操盘手朝着这个方向偏移的可能性。
试想一下,如果平均1分钟一个来回,那么平均30秒钟就要做出一个抉择,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即使他们还要胡思乱想,客观上也没有留下多大的余地。迫于形势,为了完成交易量,他们必须在感觉差不多的时候进场,只在有所盈利的时候可以稍事停留,如果遭遇浮亏就得马上予以平仓。如果不能保持这样的节奏,后面做单的时间就会被挤占掉。从这个角度来看,提出交易量的要求,在牢牢地吸附操盘手注意力的同时,也在客观上解决了不少其他潜在的问题,会把一些坏习惯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在培训的初期,务必要操盘手对于行情的变化达到眼熟、手快、头脑灵敏的地步。所谓眼熟,就是对于行情变动的规律,不感到陌生:所谓手快,就是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所谓头脑灵敏,就是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地予以灵活处理。这一切都需要-定交易量的积累才能实现,没有-定量的积累,是不能奢谈什么盘感的。
一定要等到操盘手对于行情不再会有陌生、疏离的感觉;动作也跟着一起变得果断、迅速了起来;面对突发的变化,也有了一定的应变能力的时候,再适时提出力争盈利的要求,才会是恰逢其时的。
事实上,尽管在起初并没有要求学员一定要盈利,不过有了一定交易量的积累,距离稳定盈利的目标,也就相差不远了。可以说,这几乎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我们要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远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还要能够适应环境。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在不看任何技术指标的前提下,操盘手会找不到前进与突破的方向。在他们摒弃了乱七八糟的、似是而非的分析工具,只是紧盯着1分钟K线的细微变化,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自己就能够掌握其中的内在变化规律了。一旦掌握行情变化的规律,再辅之以正确的策略,逐渐开始盈利,并进而达到稳定盈利的地步,也就不会有多大悬念了。
盘感这种东西,是必须要由他们自己去领悟的。我们大可不必庸人自扰,也不必给予他们过多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同时堵住导向错误的缝隙,他们自己就会很快上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