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忌追涨杀跌
来自研究机构的统计显示,偏股型基金持有人这10年的累计收益仅仅只有566%。基民实际收益远低于基金表现,追涨杀跌是主因。在基金运作的10年中,考虑申购及赎回费用的情况,基金净值平均每年增长29%,累积下来的业绩也是比较诱人的。但是基民购买基金的收益为什么会远低于基金本身的收益呢?上述数据已经证明并不是基金不给力,原因存在于其他方面。分析人士表示,投资者多数抱有追涨杀跌的心态,再加上市场好的时候基金公司往往更喜欢发新产品,主观和客观的叠加使得基民常常高买低卖,因此实际收益并不好。
自2001年9月第一支开放式基金开始设立算起,到2011年6月底,中国基民投入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总成本约为618万亿元(首次发行+持续申购),扣除期间退出的市值约509万亿元(赎回金额+分红,分红全部按转为现金计算),基民的净投入成本为1.09万亿元左右。而截至2011年6月底,偏股型基金的总市值为1.55万亿元,总市值与总成本之差即为基民的总投资利润,约为4587.6亿元。按偏股型基金认购、申购赎回分别为1.2%、15%和0.5%的费率测算,投资者支付了1100亿元(按最低认购金额计算)。扣除手续费之后,中国投资者在过去10年间投资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总收益为348760亿元左右。
这个数字可能比较让人失望,因为它远远低于基金在这十年来的业绩增长。此前我们曾经提到,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的测算数据显示,考虑申购及赎回费用的情况,偏股型基金年化平均收益率为290%。这意味着,基民十年的累计收益,还比不上基金业绩两年的增长。“基金是干什么的?基金是帮助投资者买股票的,这就是成熟市场的理念。”某知名基金分析师告诉记者,“这种理念在QD上面体现得最为鲜明,就是你的钱给我了,我有责任给你全部买成股票,而择时的责任由投资者承担。
基金公司认为,择时并非偏股型基金的主要责任。某知名基金经理说选择一位你信任的基金经理,并且自己做择时,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不要指望基金自己去择时。”
然而,择时往往是基民的一大短处。2007年的牛市高峰,不少基民深夜开始排队等着买基金。靠规模吃饭的基金为了扩大规模也愿意在高位推出新基金,以获得更大的募资额度。在2007年的大泡沫时期,多少人将自己的积蓄交给了基金公司,但事实证明那时进行投资并不明智。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道:“基民甚至比股民还爱追涨杀跌,股市炙手可热的时候,基民挤破了脑袋就是为了买点基金,而行情一旦走弱,最先跑的是基民,等待观望的还是这些基民。”
好卖不好赚,好赚不好卖”这个基金投资的规律并不难理解,但真正能够照此执行的又有几人?跟股票一样,能在基金上赚钱的,永远是能够战胜自己情绪的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