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如果要寻找期货交易的发展轨迹,我们会发现几个明显的脚印:最开始是“现货交易”,其后是“远期合约”,然后才是现在广泛开展的“期货交易”。
我们都知道,市场的核心是价格,而价格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的。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本身体现出来的价值规律。我们也都知道,现货的价格是用作支付立即交货的价格,即交易发生时的价格。人们常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是指的这种情况。而期货价格不同,它是术来某一个时间交货时的价格。也就是说,期货台约价格是期货合约内列明的期货价格(依此类推,股市指数期货合约是列明了于未来某指定日期以指定价钱买入或卖出“指数”的合约)。该价钱是在落单时制订的,并且在落单时要缴付一笔技金(押金)
虽然产品的所谓“远期价格制度”可以回溯至中古世纪,但一直到19世纪中叶,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简称,CBOT)才就特定的一些商品规范出远期定价。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谷物集散地,随着谷物交易的不断吳中和远期交易方式的发展,1848年, 由82位谷物交易商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该交易所成立后,对交易规则不断完善,于1865年用标准的期货合约取代了远期合同,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
美国是一个敢于创新的国家,不但在科技上如此,在商品交易和金融上也是如此。而期货的登台表演,则与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有关。当时,棉花、谷物等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非常剧烈,而且难以预期,生产者没有办法来估计未来的收入。另一方,这些农产品的买方如加工厂、批发商也遇到同样的困惑,他们完全无法制定支出预算。此外,农产品强烈的季节性,以及当时运输、仓储业的滞后,也加大了市场:的波动,让生产者和购买者吃尽了苦头:收获季节,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农场主急于出售,不得不降价出手;而在其他季节,或是欠收的年份,事情又转到了其反面,供给不足,价格上涨。这种状况,不仅给经营者们带来了麻烦,同时给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这种情况下,以合约来制订远期价格,使买卖双方都受益,同时使供求关系得到平衡、价格波动受到平抑,应该说是皆大欢喜的事。
所谓“远期合约”就这样应运而生。远期合约的优势有目共睹,但后来也暴露了它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合约的约束力上而,也可以说是在“信用”方面。由于远期合约是当事人双方自行谈判签订的合约,其中不免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并不能有效地保证合约的履行。例如,当农产品干收,价格有所下跌时,买方肯定会要求更改合约,降价交易,或者完全推翻原来的合约,把合约视为废纸;反过来说,如果农产品欠收,供不应求时,生产者也必然不愿意按原来签订的合约价格成交。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纠纷就难以避免。所以说,远期合约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价格波动,但它的游戏规则还不完善。而完善游戏规则的新办法,就是期货交易。
期货交易之所以得到发展,还和新技术的应用、新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电报的出现,为期货交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1848 年,芝加哥接通了电报,而这-年也正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诞生的年份。同在这一年,运送小麦的铁路也延伸到了芝加哥。种种“巧合”,正好说明期货交易在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有利背景。
总而言之,期货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消除价格风险。它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这种交易方式下,如果生产者认为目前的价格很理想,他就可以预先卖出产品,在约定的时间按预先商定的价格进行交割,而不管这以后价格如何波动。按最简单的理解,最初的期货交易合约其实就是“产品预订协议”双方商定价格,买方交付一定的押金,在预定的时间里正式交割,而不管这一段时间里价格是升了还是跌了;期货交易所充当的不过是中间人的角色,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证合约双方遵守原订协议,以市场公认的准则进行交易。当然,期货发展到后来,其交易已经不一定要进行实物交割,其性质也就有了极大的变化。
期货交易由农产品开始,在棉花、谷物之外,又陆续有其他的产品,如咖啡豆、黄豆粉、橙汁、糖、羊毛加入期货交易的行列。当期货为市场所充分认同之后,期货市场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广,一些工业原料及贵金属也陆续开始了期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