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反馈信息(系统实际输出)使得系统输出的误差逐渐减少,则称为负反馈。
什么叫做负反馈原理?
假如我们要向月球发射一枚火箭,火箭要击中38万于米远的月球,就好像在10于米外用步枪瞄准一只苍蝇的眼睛一样困难。有人会以为火箭里一定装有一个非常精确的瞄准器,发射之前一定按照算好的提前量对准月球发射,就像步枪打飞鸟那样,但其实这完全办不到火箭在运动中要飞越38万于米的路程,有许多干扰根本无法事先估计到。发射前把轨道算得再精确,把发射方向控制得再准也不行。
也就是说,仅仅依靠发射时控制方向是完全达不到这么大控制能力的。那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就必须使用负反馈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负反馈是一种趋向目的的行为,而目的性是生物行为中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有意识的人类,目的性更成为社会能动慈识。控制论认为,“当人的一次控制能力不能达到日的时,可以用负反馈情节放大控制能力”。在人类行为中,几乎所有达到目的的控制过程都运用了负反馈原理。
所谓负反馈,是指在一个反馈系统中,当每一次实际控制后果与我们原先设定的控制目标存在差异(即目标差)时,系统便会自动出现某种反应来阻止目标差的进一步扩大,进而使目标差在一次次控制中逐步减少,直至等于零或接近零。
负反馈控制之所以效果非常好,是因为它可以一次一次地把控制能力累积起来,进而不断地扩大控制能力。每一次反馈,实际都是将上一次输出的可能性空间作为新的输入,让系统在这个已被缩小了的范刚内进行新的选择。用通俗的话来说,负反馈调节就是“做起来看”。
其实,我们要做任何一件没有做过的复杂事情,总不能事先把一切都安排得非常周到。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着,意外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即使我们事先考虑得再周密,也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测的麻烦。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先行动起来,边做边看,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我们的行动,通过逐步累积,最后逼近或完全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