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套利机会简析
ETF,又称指数股,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开放式指数基金,具有独特的一二级市场交易机制,既可以在一级市场申购赎回,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市买卖。1993年,美国市场第一只ETF——SPDR(Standard & Poors Depository Receipts)成功发行,此后ETF在美国、欧洲、日本以及香港等地迅猛发展。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和无套利定价原理,ETF的二级市场价格应等于其基金净值。然而现实市场中ETF市场价格与其基金净值之间往往产生背离,由此产生ETF套利机会。这样的套利机会能否被投资者发掘并充分利用呢?套利是否存在成本?如果存在套利成本,投资者能否获得预期收益呢?
ETF套利机会产生的原因
投资者在实际交易ETF的过程中,由于受一些因素影响,ETF的市场价格和基金净值常常发生背离。当ETF市场价格大于基金净值时,称为ETF溢价交易;当ETF市场价格小于基金净值时,称为ETF折价交易。
由于跟踪能力、管理费用、供求因素以及市场惯性与信息传播速率差异引起基金净值与ETF价格反应速度的差异等原因,ETF净值与市场价格之间有时会存在差异,并因此存在套利机会。
常见的ETF套利模式分类
欧美国家由于ETF发展历史相对较长,关于ETF套利交易也相对比较成熟,市场上还曾设计出专门基于ETF进行套利的理财产品。目前,我国市场上ETF套利只能在ETF二级市场价格和基金净值之间展开。
按照ETF二级市场价格和其净值之间的折溢价关系,可以分为正向套利和反向套利。
(1)正向套利:当ETF的二级市场价格低于基金净值超过一定幅度时,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入最小申赎单位整数倍的ETF,然后申请赎回换成一揽子股票,在二级市场将股票卖出。
(2)反向套利:当ETF的二级市场价格高于基金净值超过一定幅度时,可以根据ETF申赎清单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股票,并准备部分现金,向基金公司申购ETF份额,然后在ETF二级市场上卖出。
按照交易时点,ETF套利常见的有事件套利和瞬间套利。
(1)事件套利:当成分股因特殊事件停牌时,停牌前一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与复牌价格出现背离时,将会产生套利机会。如股票A由于特殊事件停牌且预计复牌后大涨或者连续涨停无法买入,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入ETF同时申请赎回,拿到一揽子股票后,卖出除股票A以外的成分股,从而实现变相买入A股票。
(2)瞬间套利: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ETF市场价格和基金净值会出现背离,理性投资者会迅速发现套利机会。现实中,由于大量套利者的存在,出现瞬间套利的机会比较小。套利交易也使得ETF市场价格趋近基金净值。
ETF套利成本及风险分析
在实际的ETF套利交易中,套利的最终收益会受到交易成本的影响。ETF套利的交易成本不仅包括固定成本(交易佣金、印花税、申购赎回手续费),还包括变动成本(由于成分股的流动性导致的市场冲击成本和等待成本)。现实中,ETF套利交易只有在套利空间大于交易成本时,才具有可行性。
市场冲击成本是ETF套利交易中不可忽略的风险因素。由于ETF有最小申赎单位,当股票买卖数量和ETF申购赎回数量过大时,套利空间会缩小,套利机会也会消失。例如,当ETF市场价格大于净值,大量买入股票,股票价格上升,申购ETF之后在二级市场上大量卖出,会降低ETF市场价格,导致套利交易的成本上升。
对于套利者而言,ETF二级市场价格和基金净值之间的价差背后也隐藏着风险,并不是价差越大越好。在实际套利操作中,要保证套利策略的有效运行,必须保证投资者的各项套利指令如买入成分股、实物申购以及二级市场卖出ETF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就要求良好的市场流动性及清算交收的及时性。这二者是套利交易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