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在纽约作路演时,有一名印度籍的基金经理告诉我,他成功的秘诀是永远不买带工厂的股票。我以为他只是走极端而已。可是这些年来,他的基金总是表现骄人,吸引了大新钱流入。
2005年我又见到他,很高兴地告诉他,我也成了他的信徒。
中国的股民可以好好想一想,过去6年,或者5年、3年,或者任何一个时段,只要避开了带工厂的股票,必然可以跑赢大市。这一点我想是没有人有疑问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很简单。世界上有千万种工厂,但它们有这样一些共同点:它们需要大量资本支出,还要不断作研发,原材料价格莫测,而制成品价格更莫测。每天都遇到新的竞争者,因为没有进入障碍;收款难,质控制也头疼。今天消费者想吃面条,明天改吃煎饼,那么面条厂厂商的投资就白费了。
世界上的工厂有两种,一种是自有品牌,另一种是贴牌生产。其实,从总体上讲,它们的命运都很不乐观。虽然历史的长河会永远流淌,人类永远会需要家用电器,或者服装,或者玩具,或者食品饮料,或者汽车,或者通信设备;可是股民买股票,要考虑的则是毛利率、产品的生命周期及股本回报率的问题。
近10年,全球制造业名牌公司倒闭或者赢利大减、市值大减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家想想美国赫赫有名的三大汽车公司的处境,再想想家电类、通信设备类或者服装类巨头们今天的处境吧。
品牌很重要,但十分脆弱。可以说最实在的是利润,特别是现金流,而且要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相比较下,品牌既不一定经得起别人的竞争,也经不起自己的折腾和胡来。
中国也有很多"知名品牌”,它们的命运能经得起别人的冲击和自己的胡来吗?经得起大股东或者市政府的折腾吗?品牌的建设需要经验,更需要一个长期的态度。
未来几十年,世界的工厂还会继续往中国迁移,因为中国劳动力便宣、土地便宜、环保标准很低、地方政府竞相提高税收优惠。
很难讲世界工厂的大迁移对中国人民有多少好处,可这是“世界经济大合作”不可阻挡的潮流。当工厂发明了一个做特种面条的诀窍时,另外30家工厂隔一个星期便可以隆重推出类似产品。我们自以为聪明和能走捷径,但长期来讲是害自己的,因为对知识产权保护得不好,就没人有动力去花时间和钱作研发。中国需要一个制度,让发明了新东西的人把钱赚够。
在股市投资,有一个十分要的诀窍: 要少看市盈率,多看市净率,多看企业背后的实际资产——最好这些资产能够变现。
虽然每个人都看市盈率、市净率、未来现金流贴现值,但大家不太花时间去想它们的内涵。其实所有估值方法都是相通的,说来说去是一个东西。与其说我们这些人是证券分析师,倒不如说我们是企业分析师。
我们要分析的,是一个行业能否站得住、周期如何、某家企业在行业中具体的位置以及公司治理如何。至于那些财务数据,我认为则比较次要。
美国股市有一个坏习惯,分析师要对每个季度的赢利作预测,企业也几乎都提供季度赢利的指引,股价也随季度业绩好坏而波动。可是,任何企业的业务都是有季节性或不均匀性的,为什么那么多企业的季度业绩都“平稳向上"呢?难道这些企业管理层的驾驭能力真的是如此高超吗?
在投资股票时,看企业的赢利当然很重要,但是赢利容易有水分。比如,税务优惠资产出售处置的高利或者折旧率的变化,以及费用摊销方法、存货的处理,都可能会扭曲赢利。
而且,即使这些因素都不存在,也有可能这半年赢利不代表真实状态或长期可持续的状态。要想市盈率有意义,企业每年的赢利必须非常稳健。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公司实在是凤毛麟角。
最后再回到我们的工业行业。几乎每-个工厂的生命周期都似乎很矩,而且越来越短。在这有限的生命周期里,繁荣期就更短了。当-个工厂倒下时,千万个工厂站了起来。这种前仆后继的悲壮情景,也就味着中国工业会越来越大,我们的公路和港口会越来越忙,耗电会越来越多。可是聪明的股民们,最好不买带工厂的股票。
错过一些好的投资机会有什么关系,不亏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