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方法到投资之道——投资的九九归一
九九归一是中国哲学、文化中一个十分核心和普遍运用的概念,含义非常丰富,即使写一本书也说不尽,但最基本的含义主要是四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其一,表示客观事物的循环发展。“一”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开端、起点,但这时候的“一”,是混沌的、隐性的,当其经过很多的发展变化后,又会重新归于“一”,这时候的“一”,是完整的、完满的,是结束、是终点,又是新的开始。这种循环反复以至于无穷的过程,正是事物螺旋式前进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二,表示人类对世界或客观事物漫长、复杂、完整的认识过程。曾有学者将这种认识过程的九九归一作出如下详细的排列:一是本原,混沌不清;二是矛盾或对立,两种相反的观点相互排斥,或者认识中出现自相矛盾;三是多样性或相对性,是事物矛盾本质的延伸,一般表现为左中右、上中下、涨跌横三元格局,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绝对性;四是过程和连续,认识在不断反复中深化;五是全面,东西南北中,一个都不能少;六是立体,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因时因地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七是层次,事物是由不同层次构成的,认识也需要这样;八是系统,事物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又是发展变化的系统,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九是极限,认识是受到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限制的,因此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认识或预测的;十(重新开始的一)是圆满,即必须将上述九个方面综合在起,才是对事物完整的认识,这既是旧事物认识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事物认识的起点。
其三,表示对事物终极本源的认识、提炼、归纳。历史上几乎每一个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在对世界或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较充分的认识后,都会将认识的最终结果或结论归结为“一”,如《易经》的“易”,老子的“道”,孔子的“仁”,法家的“法”,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马克思的“物质”,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证券投资的“趋势”价值”等等,即使像笛卡儿那样典型的“二元论”者,在其“二元”之上仍然要最终归于“一”—上帝,连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后半生也是致力于“统一场论”的研究,这种追求高度统一的思想,可以说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追求。
其四,表示应对自然、社会的高超策略。这是中国人对策略、方法理解和运用的最高境界,如无为而无不为,无招胜有招,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应变。就拿大家熟悉的有招胜无招来说,它需要一步步经过五个不同的阶段(武术上也叫做重才有可能达到有招胜无招的至善境界:第一重,“心中无招,手中无招”,即还未学武,不知道武术是何物;第二重,“心中有招,手中无招”,初学者,虽然知道或记住了一些很表面化的招数,但并没有真正掌握,更不会实战应用,一且临敌就难以招架,第三重,“心中有招,手中有招”,熟练者,深浅、好坏不一,但还是比较机械,没有完全化为自己的东西第四重,“心中无招,手中有招”,高手,招数已经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但还是不能摆脱招数的制约;第五重,“心中无招,手中无招”,至高境界,不但心中无招,使出来的也似招非招,旁人根本无从破解,就像道家所言的“大象无形”、“庖丁解牛”,得心应手,身心一体,天人合一。
在人类历史中,能到达九九归一高超境界的人是很少的。就文学艺术而言,中国有两个人基本到达了,一是诗人李白,是小说家曹雪芹;就政治、军事领域而言,中国也有两个人基本达到了,一个李世民,一个是毛泽东。至于中国之外的历史,由于笔者还没有熟悉到应有的程度,不好下结论。在历史不长的证券投资领域,笔者认为,只有索罗斯可以说基本达到这种九九归一的境界,至于巴菲特、林奇,似乎还欠缺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