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大路径选择。
(一)概念
通俗地讲,内源融资就是指资金需求者通过自身的资金积累为自己的支出进行融资的方式。比如说,家庭通过储蓄为自己购买房屋或汽车等,企业则通过自身经营活动来积累资金,通过不断将自己的储蓄(主要包括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
外源融资是指资金短缺者通过一定方式向其他的资金盈余者筹措资金的融资方式。比如,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或股票向公众或特定机构筹措资金。此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属于外源融资的范围。本书重点介绍直接融资中的证券市场融资部分(以股票债券融资为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
根据筹资者和出资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外源融资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形式。
直接融资是一种资金直供形式,在这种融资方式下,资金盈余单位通过直接与资金需求单位协议,或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需求单位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单位使用。商业信用、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均属于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拥有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中介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把资金提供给资金需求方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银行贷款是最为典型的间接融资方式。
(二)特点
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两种基本方式,各有其特点。
1.内源融资的特点
(1)自主性:内源融资是从企业的自有资金融资,企业在使用时具有较大的自主性。
(2)有限性:内源融资的可能性受企业自身积累能力的影响,融资规模受企业自身能力的较大限制。
(3)成本小:内源融资不需要直接向外界支付相关的融资成本。
(4)低风险:内源融资来自内部积累,不存在对外支付危机。
2.外源融资的特点
在企业自身积累无法满足融资需求时,外源融资就成为其必不可少的选择。究竟是选择直接融资还是选择间接融资,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资质状况,另一方面也要比较两种方式哪种更适合,这就需要了解两种方式的不同特点。
(1)间接融资的特点。
1)间接性。在间接融资中,资金需求者和资金初始供应者之间不发生直接借贷关系:资金需求者和初始供应者之间由金融中介发挥桥梁作用。资金初始供应者与资金需求者只是分别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融资关系。
2)相对集中性。间接融资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在多数情况下,金融中介并非是对某一个资金供应者与某一个资金需求者之间一对一的对应性中介;而是一方面面对资金供应者群体,另一方面面对资金需求者群体的综合性中介,在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具有融资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3)信誉的差异性较小。由于问接融资相对集中于金融机构,世界各国对于金融机构的管理一般都较严格,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也多受到相应稳健性经营管理原则的约束,加上一些国家还实行了存款保险制度,因此,相对于直接融资来说,间接融资的信誉程度较高,风险性也相对较小,融资的稳号定性较强。
4)可逆性。通过金融中介的间接融资均属于借贷性融资,到期均必须返还,并支付利息,具有可逆性。
5)被动性。间接融资的主动权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资金贷给谁或不贷给谁,并非由资金的初始供应者决定,更不是由需求者决定,而是由金融机构决定。
(2)直接融资的特点。
1)直接性。在直接融资中,资金的需求者直接从资金的供应者手中获得资金,并在资金的供应者和资金的需求者之间建立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2)分散性。直接融资是在无数个企业相互之间、政府与企业和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或者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的,因此融资活动分散于各种场合,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3)信誉上的差异性较大。由于直接融资是在企业和企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或者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的,而不同的企业或者个人,其信誉好坏有较大的差异,债权人往往难以全面、深人了解债务人的信誉状况,从而带来融资信誉的较大差异和风险性。
4)部分不可逆性。例如,在直接融资中,通过发行股票所取得的资;金,是不需要返还的。投资者无权中途要求退回股金,而只能到市场上去出售股票,股票只能够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互相转让。
5)相对较强的自主性。在直接融资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融资者可以自已决定融资的对象和数量。例如,在直接融资中,企业可以自主决定是发行股票还是债券进行融资,股票发行者可以自主决定发行股票的规模等。
基于以上特点,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的优点显而易见,资金供求双方的紧密关系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多,使用的融资工具流通性较间接融资的弱,兑现能力较低,风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