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投资理论及实践的不足
任何人都是有局限的,即使是凯恩斯这样的世界性人物也不例外。
(1)缺乏系统、深入的论述。尽管凯恩斯有丰富的投资经历与经验,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投资观点,可遗憾的是,他并没有作深入、详细的论述,也就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这一点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因为他主要是一个经济学家,又是一个政府大官员,关系国家、国民的经济学,当然要比局限于少部分人的投资重要得多。
(2)过重的投机色彩。这一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很明显的体现。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第12章中,当凯恩斯叙述完“大傻瓜”和“选美”两段之后,紧接着写道:“读者也许会提出问题:假如一个人运用自己的才能,不受这种盛行的游戏的干扰,根据自己所作的长期预期继续进行投资,那么,在长时期中,他肯定能从其他游戏者手中获得大量的利润。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是:的确有如此态度慎重的人,不管他们对市场的影响是否超过其他游戏者,都会使投资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我们必须补充一点,在现代投资市场上存在着许多压制这种人的影响的因素。基于真正的长期预期进行投资在今天实在是太困难,以致极少有实现的可能性。试图这样做的人,肯定要比那些试图以超过群众的精确程度来猜测群众行为的人花费更多的精力,而且还要冒更大的风险。在智力相同的情况下,前者可能要犯较多的灾难性的错误。经验中还没有充分的资料可以证明:对社会有利的投资也是利润最大的投资。战胜时间和消除我们对未来的无知所需要的智慧要超过‘起跑在枪响之前’所需要的智慧。而且人的寿命有限,人性总是速效的,所以,人们对迅速致富有着特殊的兴趣,而一般人对将来所能得到的,总要打许多折扣才能使它变为现在的价值。对于那些完全没有赌博本领的人来说,玩这种职业投资者所玩的把戏,会使他们感到讨厌,甚至会使他们紧张到无法忍耐的程度。然而,那些乐于此道的人,却愿意为它付出应有的代价。还有,不甚重视市场近期波动的投资者,为了安全起见,必须拥有大量的资金,并且不能用借来的全部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这是为什么智力相等、资金相等的两个人,从事消遣游戏的人反而可以得到更多报酬的又一个理由。在投资基金由人数众多的委员会、董事会或银行管理的情况下,在现实中,招人品评最多的人恰是那些最能提供社会利益的长期投资者,因为他们的行为在一般人眼里,一定是怪癖、不守成规又过分冒险的。如果他们有幸获得成功,得到肯定的也只能是人们对他们的评语。在短时期中,如果他们遭受了失败(这是很可能的),那么,他们不会得到多少同情与怜悯。处世哲学告诉人们:就人们的声誉而言,循规蹈矩的失败者,要好于独出心裁的成功者。”“不幸的是,事实上,资本市场的现代结构要求上市证券的持有者,比拥有其他形式财富的人更有胆量、耐心和意志。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投机者有时比投资者更为安全,这一点我曾在委员会上讲过。投机者是一个知道他自己所冒风险的人,而投资者是一个对此一无所知的人。
正因为凯恩斯看到了投资与投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以,在投资实践中,凯恩斯更偏爱投机冒险,尽管他知道这在理论上不可取。《凯恩斯传》的作者罗伯特·斯基尔斯基指出;“凯恩斯的证券大多是用借款买入的。这种长期持有非常集中的少数证券,大笔借款和过频地短期投机活动的投资策略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事实上,凯恩斯所经历的几乎每次资产净值的大笔损失都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在20世纪20年代,凯恩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科学的赌客,他在货币和期货上进行投机,想顺着经济周期来玩一把,他相信自己能“预测”到经济周期的高峰期以及市场短期变化的规律,从而成为市场上博弈上的赢家。即便到了1936年,凯恩斯在投资思想上趋于谨慎之后,偶尔也会玩玩这种赌博的直觉,他有一次投机小麦期货失败,不得不从阿根廷向伦敦调运够全英国吃一个月的小麦,并计划把小麦囤积在国王学院的小教堂里,可惜经过丈量后那里装不下全部的小麦,只好把小麦全部铺洒在地上,幸运的是,个月后,小麦的价格又上去了,凯恩斯因此化险为夷。凯恩斯的投机色彩应该说更多地来自其性格上的好胜,与其投资思想也不矛盾,但更关键的是,当时的整个世界经济环境很不稳定,投机是一种普遍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