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国内银行业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快机制转变,促使中国银行业走上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轨道,使加入WT0的积极作用能允分地发挥出来。为此我想具体提出以下思路。
一、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面对即将到来的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国内商业银行应深化改革,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在现有产权制度基础上,加快组织结构、激励机制、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系列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找准市场定位,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资产质量,抓住新的利润增长点,及时调整信贷投向。采取多种形式处理不良资产,鼓励商业银行之间交叉合并、收购、重组分支机构,逐.步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商业银行。
二、进一步完善金融调控监管手段,为国有银行创造良好环境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改革深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货币的层次与内涵发生变化,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下降。要适应开放条件下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工具和手段,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注重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跟踪分析金融开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时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调整货币政策取向,注重协调本外币政策,尤其在利率政策方面,密切关注主要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变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在汇率政策方面,要注重建立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发挥汇率杠杆的调控作用。改进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取消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干扰及行政管制,使其按照商业银行原则开展业务,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为国有商业银行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三、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中央银行应根据目前扩大内需和深化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在合法经营、稳健管理的前提下进行业务创新。在负债、资产、表外业务等诸多方面开发新业务品种,开展各类消费信贷业务。放开其开展新业务的限制,以扶持其增加市场份额。壮大发展实力,更好地应对加入WTO可能带来的冲击。瞄准国际金融业金融创新潮流目标,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外资银行现有产品模式的同时,敢于突破和超越,开发原创挑战型金融产品,并做到新产品的系列化配套,尽快占领未来金融国际化竞争的“制高点”。
四、要大胆进行制度创新
既然单一的国有银行机制已被实践证明并不适合国情,也阻碍了银行收益的提高,那么突破体制的桎梏,就成为顺理成章的头等大事。国有银行向股份制发展是中国银行业的必由之路。经过股份制改革,发行股票上市,不仅可以促使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且是获得较为充裕的资金、补充资本金的不足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仅有深发展、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三家上市银行,工行收购香港友联银行后,将实现借壳上市,预计还将有几家银行有望在沪深A股市场上市或到海外上市。目前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银行规模都较小,即使如此,银行股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来说俨然已是庞然大物。但中国股市如果没有这样的大蓝筹股,那就远远谈不上成熟。在这个问题上,同样需要我们解放思想。
五、要进一步加快银行业的改革开放
对于分业经营的合理性,已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表示怀疑,实践表明混业经营并不比分业经营更容易倒闭。相反,却有可能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既然如此,中国在对外开放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先对自己多开放一点呢?浮动汇率和自由兑换,是人民币走向市场化过程中的两大难关。从长远考虑,主动地、有步骤地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是提前化解外汇货币危机的上策。
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利率市场化
要理顺中央银行利率结构,就必须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资本项目开放,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外汇市场,建立统一灵活的货币市场,使目前分割存在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国银行业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在巩固已有阵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市场网络,大力开发各类潜在市场和客户,特别要重视发展表外业务,通过表外业务促进表内业务的扩张,并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
七、加快建立起真正的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市场经济调控的主要力量和手段,是一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操作工具。中国金融业改革如果从1980年算起,至今已有20多年了,可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公开市场业务。我们目前在人民银行开展的公开市场业务,还不能算真正的公开市场业务,离真正的公开市场业务差距甚远。一是参加公开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少;二是对金融市场和国家经济的影响小或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三是没有一个权力大的、权威性强的公开市场委员会,目前虽有一个公开市场委员会,只是徒具虛名,实际是放在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室下,而国外的公开市场委员会是放在国会直接的领导之下,总统都不得(也无权)干预,地位与中央银行并行,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正副主席由国会直接任命;四是交易的金融额和数量极少。
因此,中国所谓的公开市场业务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基本上未发挥作用,未有影响,远未能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别说是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就是一般也未能达到,差距甚远。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真正的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真正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加入WTO后中国市场经济对中国金融的必然要求。
八、加强对银行业管理人才的培训,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专业队伍
加入WTO后,面临着不断创新的金融业务,种类繁多的金融工具,这方面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国外的金融竞争,必须造就一批能与国际接轨,既懂国际金融、国际惯例,又懂相关法律,并能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的金融管理人才。当前,应加强对现有金融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达到提高整体从业人员水平的目的,以期在未来的国际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要对现有用人制度进行改革,在人员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将员工利益和工作效率挂钩,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