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标志,表明中国股市的发展揭开了新篇章。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里程碑,也是中国股市伟大征程的起跑线。尽管中国股市的创立时还留下股权分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并非完美。但在当时仍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体制下,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仍强调“姓资姓社"的历史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的创立无疑是一场革命。尽管中国股市创立了,但它的发展之路充满艰辛和曲折。
令人欣慰的是,在政策的倍加呵护下,在广大投资者的大力参与下,中国股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对于今天中国证券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由衷地对参与中国证券市场早期创立者深表敬意!股改前中国股市的时间界限是1990年12月一2005年6月,按政策对股市的不同定位,股改前中国股市的发展又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确立地位阶段、规范发展阶段。
(一)初创阶段
中国股市的初创阶段(1990.12一 1992.1)是指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创立到邓小平南巡讲话这段时间。中国证券市场初创时期一直处在各种思想观念的“风口浪尖"之上,“姓资姓社”的争论一直让证券市场的创立者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上交所首任总经理蔚文渊回忆说:“回想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刚刚开始建立资本市场,在当时的经济管理体制和思想意识形态下,办市场是很不容易的。那时候面对的尽是些大问题,'对还是不对’,‘姓资还是姓社’,开还是关等等。”首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也颇有感触地说:"在很多人眼里,股市是个好人不去的地方。”就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1992年1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时谈到股市:"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到了这个时候,中国证券市场才算有了“暂住证’。”
(二)确立地位阶段
中国证券市场在领到了“暂住证”后,中国股市的发展开始进入"确立地位阶段"(1992.1一1999.7)。 "确立地位阶段"是指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南巡到1999年7月《证券法>的实施。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关键时刻,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建构了中国股市基本的发展框架,中国的资本市场进入了大胆尝试的全面启动阶段,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也随之诞生。1992年3月2日沪深股市进行认购证首次摇号仪式。1992年3月21日,中国股市开始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随后沪深股指大幅上扬,市场的投机氛围浓厚,并出现了泡沫,1993年2月底沪综指、深综指分别创出1558点和386点后开始回落。面对股市的泡沫,中国证监会1993 年下半年明显加强了监管,证券市场的成交量开始萎缩,投资者入市不积极,中国股市的低迷状态一直延续到1994年7月,随后管理层考虑到证券市场长期低迷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出“三大政策"救市。“三大政策"的推出引发了沪深股市的强劲反弹,随后的九日沪深大盘出现冲高回落,市场又重新步入调整之中。1995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十五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在这些党和政府的有关资本市场的报告论述中,证券市场的作用被充分肯定,并提出要积极稳妥地发展证券和股票融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而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第六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法》,标志着中国股市已步入有法可依的时代。
(三)规范发展阶段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的实施表明中国股市已开始步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发展阶段(1997.7一2005.6)。这个阶段中国股市的发展既有高潮,也有低潮,但总体来看,中国股市在曲折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家数明显增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明显增大,上市公司的质量在规范中明显提升,证券化率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投资者队伍明显扩大,尤其是以基金、社保基金、QFII、保险资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队伍明显壮大,已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证券法》等一大批法律、法规、条例相继出台,尤其是2004年后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管理层高密度地出台了许多配置政策法规,2004年2月国务院发表"国九条",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承认中国股市存在股权分置问题,提出积极稳妥的解决方针。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2005 年5月9日,首批4家公司开始试点,随后开始全面铺开。以股权分置改革为突破口,从2005年6月开始,沪深股市展开了一轮长达29个月的超级牛市,并由此宣布,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同时中国股市也迎来了2年半的大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