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说,古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实际上即便是同一地区,联合水果公司(United Fruit Company)也很难对长期投资者有产生吸引力。但古巴难道真是一个特例吗?或者说,它代表了世界其他诸多地区有可能发生、并且是必将发生的故事吗?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古巴模式很容易在其他地区被反复上演呢?
下面,让我来为你作简单的分析吧。
首先,在一个大家庭里,有钱人总是难免要受到其他人的嫉妒和反感。对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美国是一块充斥着富人的土地。我们的电影和旅游者,更是把这种印象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猜测,超过90%的美国旅游者的言行还是有利于树立美国良好形象的。但任何一个到过国外的人,都难免会出现某种不端之举,比如说他们对所在地区的人文风俗随意指责,有的还说出从其他美国人身上学来的满口污言秽语。
遗憾的是,即使有50个美国人能在国外做到言行得体,也无法弥补这样一个行为不端的美国人给美国的国际形象所造成的损失。毫无疑问,我们的大多数旅游者让美国人被世界大多数地方的人嗤之以鼻。更糟糕的是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外国投资者,尤其是投资于美国的公司, 自然就成了本国政客用来扩大这种影响力的手段。
为什么在古巴所发生的一切,总是在其他地方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呢?就算这种情况不可避免,但为什么情况总是一次比一次更严重呢?我们不难发现背后的原因。首先, 50年代即将结束,在国外低成本劳动力的刺激下,美国在国外投资建厂、开设分支机构的数量也达到了顶峰。
这不仅造就了所在国畸形的繁荣,也加剧了不同国家为追逐这场淘金大潮而展开的竞争。只要能越来越繁荣,获得越来越多的新建设合同或是其他收益,外国人自然就能享受到当地人的礼遇。
但当停止资金输入、经营利润开始回流的时候,人们的态度就会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在谈论美国与佛朗哥就西班牙军事基地进行的谈判时,欧洲评论家们的讽刺,正是这种心态的反映。
在有美国资金输入的西欧地区,反美情绪一直在升温,在某些地区甚至已经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但在西班牙,尽管目前尚无美国投资——但肯定已经为期不远,美国人受到的欢迎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