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国内的船舶制造厂商的营收均有了不小的增长。
2020-2023年,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的营收增幅均达到了30%左右,主营船用动力系统的中国动力营收增速甚至达到了66.9%。
船舶制造厂商的业绩与行业的景气程度高度相关。在此我们分别从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角度分析此轮船舶制造厂商业绩增长的逻辑。
1、短期主要受供给减少影响
受突发事件以及环保政策要求升级的影响,船舶的运距大幅增加,能达标环保要求的船队数量也在减少,从而导致船舶的运输效率下降。
这运输效率一下降,就需要靠增加船舶数量来弥补,所以这两年船厂的订单一直在增加。
2023年,全球船厂新接订单量达1.1亿载重吨,同比增长4.8%,部分厂商甚至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订单排到了2028年。
2、中期主要受拆解替换需求影响
目前全球三大主流船型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的平均拆解船龄都在25年左右。
在上一轮周期中,船舶拆解高峰期集中在两个时间段,分别是2001-2004年和2009-2016年,按照25年的拆解周期计算,2026-2029年将迎来新一轮的拆解高峰期。
随着旧船拆解量的增长,行业替换需求有望得到持续。
3、长期主要受经济情况变动影响
造船交付量与全球经济增速呈正相关关系,并且经济波动的拐点通常比船舶交付拐点早两年出现。
2021年起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实际GDP同比增长6.2%,从而带动2023年造船交付量增速转正。
预计全球经济仍将持续弱复苏态势,对于船舶的需求仍在。
如今,船舶行业已经处在多重周期叠加的起点,由此也带动了船舶动力系统厂商的业绩增长。
像文章开头提到的中国动力就比较有代表性,作为中国船舶集团下属唯一上市船用动力平台,具有极强的竞争实力。
2023年公司低速柴油机国内市占率达78%,国际市场占有率达39%,位居国内第一。
那么,中国动力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1、背靠中国船舶,获取订单有优势
截至今年4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共有17家造船厂,在手订单663艘船,共计超2300万修正总吨,占据全球船舶订单总量5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
而中国船舶间接控股中国动力,这极大提高了中国动力获取订单的可能性。
2023年中国动力新接船用低速柴油机订单560台,同比增长42.5%;新接民船用中、高速柴油机订单799台,同比增长17.9%。
此外,从合同负债上看,公司的订单数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的合同负债达到174.96亿元,在手订单充足,有望在长期业绩中兑现。
2、拥有双燃料发动机技术优势
随着航运业对环保的要求不断升级,对双燃料船舶的需求持续上升,继而带动了双燃料发动机的需求增长。
预计到2030年,全球所有新订船舶中,双燃料发动机占比将提升到85%左右。
2023年公司批量承接了9X92DF、6G80ME-GI等133台LNG双燃料主机,10X92DF-M、12G95-LGIM等34台甲醇双燃料主机,新签台数分别同比增长79.7%和41.7%,乙烷双燃料主机实现零的突破。
2023年,公司双燃料发动机新接订单占比已超过50%,2024年前5个月则继续延续这一态势,双燃料发动机新接订单占比也超过了40%。
同时,由于双燃料发动机价格通常要比传统柴油发动机价格高20%以上,扩大双燃料发动机的业务占比有利于公司毛利率的提升。
2023年公司毛利率同比增长0.44个百分点达13.28%,后续随着双燃料发动机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公司毛利率有望得到继续提高。
3、未来有望控股WinGD,打破专利垄断
目前全球船用低速机市场被MAN ES、WinGD和J-ENG三大国外品牌垄断。
不过MAN ES和WinGD已经退出了船用低速柴油机的直接制造,转向以专利授权获取收益的运营模式。
早在2015年中船集团就收购了WinGD。前面我们提到,中船集团间接控股中国动力,而WinGD是中国动力产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未来WinGD很有可能会注入中国动力。
2023年光专利费公司就花了超10亿元,如果能实现WinGD的注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中国动力在专利费上的支出,从而降低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除了以上三大优势,公司还从研发、扩产等角度助力未来业绩增长。
研发方面,公司的自研机器逐步得到应用,逐渐减小对外来技术需求的依赖,从而降低专利费用。
扩产方面,公司通过技改项目实现机型的自主研发生产,预计到2025年底,公司产能将增加25%。
此外,对于原材料(主要是钢材)成本占比达80%的中国动力来说,钢材价格变动对公司的盈利情况有很大影响。
自2021年以来,钢材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目前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
除了主营业务燃油发动机,公司的其他业务对业绩也有了不小的增色。
像热气动力业务,在国内公司始终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该项业务的毛利率可达到25%,有利于拉高公司整体的毛利率水平。
综合电力业务在军民两个领域的市占率都是国内第一,随着船舶未来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发展,该项业务的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总结一下,2023年船舶行业已经站在了新一轮上行周期的起点,由此带动燃油发动机的需求上升,其中中国动力拥有极强的研发实力及订单确定性,市占率国内第一,业绩有望受益于本轮上行周期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