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价值投资原理,对买卖和持有股票都有一套操作策略。如买人股票讲究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安全空间,通俗的说法,在0.5元钱可以买到1元钱东西的时机来临之际,便是购买股票之时。
卖出股票把握的前提条件:一是股票达到或超过其内在价值;二是研究中发现更具优势的股票;三是所持股票的公司基本面开始变坏,业绩出现下滑的拐点信号。第三条便是这一.节要探讨的问题。按一般操作策略,一旦公司发出业绩“变脸”的警示公告,就应该果断行动,卖出“变脸”的股票。有国外机构对业绩“变脸”的公司股票价格表现做过不完整的统计,公司披露业绩“变脸”公告后,其股价均会出现超过平常时期,呈下滑趋势上下波动,这个波动区间大约平均下跌17%左右。此后便会出现半年到一年左右的相对平静期,如果再出现业绩“变脸”等公告,其股票价格便会再下一个台阶。因此,业绩“变脸”卖出股票大体来看,还是符合价值投资股票卖出的第三条策略依据:基本面变坏。
这条策略对于非周期行业企业其吻合度和有效性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对于周期性的企业在其业绩“变脸”连续3~5次之后,时间大约2年后,强迫自己买人股票可以说是一种明智的策略。这里有一个例子:苏宁电器(002024) 从2011年一季度开始净利润增长速度明显变慢,由2010年底的38%增速下降到了2011底的20. 13%,进而从2012年一季度开始净利润呈15. 30%的负增长,三季度负增长扩大到了31.27%,近两年净利润下降共计超过了50% (2013 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负增长48. 18%,创下单季净利润同比下降历史记录)。股价从2010年10月最高价16. 5元下跌到2012年8月的5.57元,近两年股价共计下跌66.24%。
很明显近两年苏宁电器遇到了业绩下滑的困境,一是经营模式由电器连锁向“超电器化”方向转型加速;二是由单一实体网点经营向大电商与实体店并重协调发展方向转型加速。在公司处于转型困难期,2012年1月13日公告,管理层完成了增持行动: 2011 年12月13日至2012年1月12日期间,公司副董事长孙为民、总裁金明、副总裁孟祥胜、副总裁任峻及其他12名核心管理人员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系统在二级市场上合计增持公司股份2363.04万股,约占公司股份总额的0.338%,增持总金额约为2亿元。这些高管层用真金白银增持自家公司股票,增持平均价格在8.5元左右/股,说明公司高管层对公司转型和发展充满信心。
接下来的2012年7月间,苏宁电器完成了47亿元的募资,这是公司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增发。此次增发股份共计3.87亿股,增发价格为12.15元/股。大股东张近东以自己的全资子公司润东投资的名义认购了2.88亿股,动用现金35亿元。北京弘毅投资认购9876. 54万股,出资金额为12亿元。选择苏宁是弘毅的投资决策人相信苏宁有机会成功:千亿元销售收人,1900 家实体门店,能够配送1500亿元的网络,以及准备“玩命一搏”电商的张近东。其理由有三个:第一,苏宁电器多年来始终有清晰目标和优良战略;第二,历史证明张近东领导的苏宁团队一直在给股东创造价值;第三,苏宁电器过去每年净利润增长超过35%,股票增值20多倍。弘毅资本总裁赵令欢称,苏宁电器以前只是布局,好东西都在后面,能在电商中分一杯羹, 苏宁显然是最有保障的投资对象。大股东、弘毅资本(联想控股)参加巨量巨额定向增发和公司高管大额增持公司股票,说明无论是大股东、高管层,还是实体界、资本界对苏宁公司有底气、有信心。如果按公司股票价格算,共计下跌折价了60%以上。如果按市销率估值的话,2011 年销售收人为939亿元,是2012年12月公司股票市值494亿的1.9倍。如果按高管增持平均股价8.5元左右与现5.57元之比算,折价34%,按大股东和弘毅资本12. 15元增发价格与现价之比算,折价超过了54%。从这四个折价因素考量,这个时候应该是买人苏宁电器股票的良机。
上述例子告诉我们,对待业绩“变脸”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透过业绩“变脸”这个现象,探索其本质性的东西。首先要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其地位是否稳定可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即使是那些业务性质比较稳定的公司,在有些时期经营业绩也会出现起伏变化。如:月前高速公路行业由于车辆通行收费价格管制、收费政策不确定和汽车销量下降等因素,行业出现盈利水平下滑。高速公路行业在中国主要处于省(市)地域性行政垄断之中,其行业地位、经营收人可以说还是相当稳定的。特别是稳定的车辆通行收费,确保了经营现金流的稳定,有力地支撑着行业复苏的时期到来;其次,最好运用5~10年的平均收益作为估值的主要依据。短期的收益水平具有偶然性和不完整性。运用长期平均数可以有效的烫平短期业绩大起大落造成的收益数值采用的偏差;最后,判断公司业绩“变脸”是短期因素还是长期因素,是本质性因索还是非本质性因素。如长虹电器在彩电技术发展方向上,错误地押宝在等离子技术上,结果在液晶技术大行其道的市场中几乎破淘汰出局。再就是所谓的产业转移行业也要格外小心,如纺织业由英美等国转移到日本、台湾等地,再转移到中国大陆,下一个转移地是南亚等国还是非洲很难说,不过肯定会发生转移。再优秀的管理者在这些行业也难有大的作为,俗话说得好:再英勇善战的骑,上:也难以在劣马上驰骋疆场。
对于业绩“变脸”这个问题,我们明智的做法就是首先分析判断“变脸”的原因是长期毁灭性的,是短期伤害性的,还是暂时麻烦性的。进而再认真分析该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方面主要体现在该企业过去长期年均收益表现,判断其盈利能力的发展趋势。如果趋势不变就继续持股,如果趋势上升就增持,如果趋势向下就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