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述股市核心资产之前,我们有必要问顾一下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自1990年12月19日上证综指开创以来,中国股市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而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结构的演变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股市的发展进程。
1991-1995年期间,中国的股市处于探索期,市场也十分不规范。虽然1992年成立了中国证监会、1994年颁布了《证券法》,但这一期间还是出现了“3·27因债”等市场影响恶劣的事件。而这段时间,中国的股市基本以短线爆炒为主,上市公司的质地也不是很优秀,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国股市的社会关注度并不高。
而在1996-2005年这10年间,中国股市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中国的股民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扩容,分别在1996年和2000年。而随着2000年网络股的迅速走红,中国股市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散户化”特征。也正是这种特征,决定了当时市场中“坐庄”风气流行,只要有庄,不管业绩好坏,股票一样暴涨。“股不在好,有庄则灵”正是对当时市场的形象描述,所谓的价值投资根本无从谈起。
由于这10年间的快速扩容,中国股市的受关注度日益增加。2000年基金黑幕的曝光以及随后银广夏、蓝田股份等公司造假事件的出现,使得管理层强了对市场的监管,原有的“坐庄”模式受到了沉重打击。2005年,中国股市的最后一个“庄家”德隆系轰然倒地,这也意味着“坐庄”模式在中国股市终结。
对于中国股市而言,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表应该是在2006年。众所周知,自这一年开始,中国股市展开了自成立以来最波澜壮阔的一轮牛市行情,时间长达22个月。从政策背景看,此时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最终得以顺利进行,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开始恢复。于是在2007年,中国股市出现了一波强有力的上涨,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的股民人数实现了第三次扩容。而与以往两次扩容最大的不同是,这次扩容是以投资者从股民转向基民的方式来实现和完成的。
由于公募基金在2006年的杰出表现,大量散户投资者将资金转交基金打理,于是2007年也成为了中国公募基金的大发展年。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2007年底,股票方向基金的规模高达2.94万亿,这一数字已经比2005年的2371亿增加了11倍多。尽管此后的2008年和2009年,股票方向基金的资产规模出现了一定幅度的震荡,但公募基金的市场主导地位已经得到确立(见图3.1)。
而由此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市场行情推动的主力由各路庄家转变为公募基金。这也是公募基金自1998年出现以来,首次成为市场的主角,其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也开始被市场广为接受。
在公募基金成为市场主力的同时,散户投资者逐步出现被边缘化的迹象。而这种投资者结构的巨大变化,直接导致了投资者选股思路和理念的变化,那就是只有那些受到公募基金关注的行业和股票才可能出现上涨,公募基金不关注的股票基本上呈“死水微澜”之态势。即使有个别题材股受到“游资”青睐,短期出现暴涨行情,但从长期看,这类股票的涨幅始终无法超越基金重仓股的涨幅。因为公募资金手中巨大的资金量,是“游资们”所无法比拟的。
图3.12005-2009年股票方向基金的规模变化
那么,公募基金都关心哪些行业和股票呢?这些股票是否具有某种共性呢?答案是肯定的,本章要重点介绍的股市核心资产就是公募基金股票池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