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和打渔似乎天生就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如渔民出海前,要看一下天气,辨一下潮汐,由此来决定自己是否出海、跑多远、往哪里走;而投资者进场炒股前也要看一看大盘的趋势,由此来决定自已是否进场、做长线还是短线、做什么板块。
再如,渔民都知道,海里的鱼不能全打捞光了,因为过度捕捞会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进而可能造成渔业生产的崩溃。所以渔民每年都有一个休渔期,让自己放松,让鱼类繁殖,修补渔网,加固渔船。相比较而言,投资者在股市中也要学会休息,牛市进场,熊市离场,不可恋战。而这一点,在现阶段的中国股市尤为重要。
“休渔期”原理应用到中国股市上,就意味着对大多投资者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炒股的,只有牛市才能炒股,熊市就不适合做股票了。这是因为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的股市还是一个单边市场,只能通过做多赚钱,缺少必要的做空工具。这一点,是我们与国外成熟市场最大的不同。即使是2010年推出的股指期货,由于其极高的进入门槛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也正因为此,中国的股民都喜欢牛市,而讨厌熊市。
从某种程度上讲,熊市就是中国股市的“休渔期”。在这段时间,股民最好的策略就是放弃股票交易,休息!对中国股民而言,在熊市炒股就相当于渔民在已经冰冻的河面上炸鱼,虽然有机会炸到鱼,但更有掉进冰窟窿的危险。
也许有投资者会说:“熊市也有牛股。”没错,但问题是,在熊市中你能抓到牛股吗?这种概率又有多大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图1.1、1.2和1.3的这组数据:
图1.1最近两轮熊市主要股指的表现
图1.1显示的是中国股市最近的两个熊市周期,即2001年7月—2005年12月;2007年10月—2008年11月市场的表现。在这两个熊市中,上证综指分别下跌了47.71%和67.08%,而深证综指则分别下跌了57.67%和65.49%。
在指数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个股的表现又如何呢?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在2001年7月-2005年12月的熊市中,仅有153家公司的股票实现了期间正收益,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11.45%,如果考虑到同期银行存款的机会成本,这一数字将更少;而在2007年10月-2008年11月的这一轮熊市中,更是仅有58家公司的股票实现了期间正收益,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3.61%(见图1.2和图1.3)。
换句话说,如果你在上述两个熊市周期进行股票交易的话,赚钱的概率分别只有11.45%和3.61%,而赔钱的概率则高达88.55%和96.39%。即如果你在2001年7月-2005年12月期间操作10次的话,理论上讲,只可能赚1次而赔9次;如果你在2007年10月-2008年11月期间操作10次的话,甚至有可能每次都是赔的。在这样的概率下,你还认为你能捉住所谓的“熊市中的牛股”吗?
图1.201.07-05.12期间上涨股票与下跌股票的市场占比
图1.307.10-08.11期间上涨股票与下跌股票的市场占比
如果你认为上面的三组数据仍不具有说服力的话,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组市场调查的数据。中国证券市场历史最悠久的证券类期刊——《证券市场周刊》曾在2005年初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希望了解一下在2001-2004年间,投资者的收益情况。而结果显示:在这4年问,只有3.67%的投资者保持盈利。相比之下,48.68%的股民亏损超过五成。
无独有偶,在2008年底,《上海证券报》与联合证券也搞了一次类似的调查(见图1.4)。这份由2.5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在2008年的熊市行情中,有60%的投资者亏损幅度超过70%;22%的投资者亏损幅度在50%-70%之间;7%的投资者亏损幅度在30%-50%之间;5%的投资者亏损幅度在30%以下,而只有6%的投资者有盈利。
图1.42008年投资者盈亏的问卷调查情况
牛市与熊市的巨大反差,也许通过两首在网络上热播的歌曲就能够深刻体会。2007年大盘一路高歌猛进,一首《死了都不卖》的网络歌曲迅速走红。
死了都不卖,不给我翻倍不痛快,我们散户只有这样才不被打败。
死了都不卖,不涨到心慌不痛快,投资中国心永在。
就算深套也不卖,不等到暴涨不痛......
然而,如此的豪迈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迎来了2008年的大熊市,一首《只要不亏》的网络歌曲也随之声名鹊起。
多年的积蓄投资股市,渴望的收益却没有增值。
套牢让人心憔悴,暴跌快停止,暴跌停止重新开始。翻看曾经熟悉的价位,我买的股票只要不亏........
从2007年的“死了都不卖”,到2008年的“只要不亏”,我们从中可以充分休会到中国股民在牛市盛宴后,闻对突如其来熊市的那种惊慌与无助,而熊市中内心的那种煎熬更是令每一个投资者刻骨铭心。
我一位朋友的炒股经历也能说明这一点。他在2007年11月以37元的价格,买进了中国石油(601857),买入后该股就路下跌,至2007年12月18日,该股创出了28.59元的阶段最低价。此时我的朋友咨询我的建议,我告诉他在中国石油反弹至30元上方时,止损出局。
而我这位朋友的反应与大多数投资者一样:“啊,割肉出局?可是我赔钱了。如果30元卖掉,我的损失接近20%。”尽管我提醒他“如果不卖掉,可能会赔更多的钱”,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坚决持有”。用他的话说:“我就不信,能一直跌下去,总会涨回来的。更何况,中国石油还是好股票。”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决定,在该股2007年12月19日—12月24日的一轮难得反弹中(股价最高曾达到32.22元),他没有选择止损出局。
后来的走势,大家都知道了,中国石油自2008年1月起一路下跌,期间鲜有反弹。至2008年6月底,该股已跌至15元下方,而就在此时,我的这位朋友由于需要一笔钱来买房子,无奈之下,只能在15元左右卖掉了全部的中国石油。而这个价位距离他买入的成本,亏损幅度接近60%。显然,这个损失幅度要比我提出建议时大很多。
其实,事后看来,我的这位朋友也还算幸运。因为,相对于中国石油2008年9月18日创下的最低价9.47元,他15元的卖出价还算说得过去。更何况,即使经历了2009年的牛市行情,中国石油的最高价也仅为16.43元。换句话说,如果只考虑股价的话,我的这位朋友选择割肉并没有比选择坚决持有多损失多少。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还是赚的。因为,他毕竟买了房子。
实际上,如果我的这位朋友当年不是为了买房子而被动卖掉中国石油的话,那么他继续持有一年的结果甚至比他割肉的效果更糟。要知道在2009年中,有很多股票的股价翻了两番甚至三番,向中国石油2009年全年不到40%的涨幅,是很难与这些股票相比的,就更不用说那已经翻了番的房价了。
当然,比起我的这位朋友,我也没聪明到哪去。这一点,可以在我对紫金矿业(601899)的糟糕操作中得到验证。2008年5月26日,我以9元的价格买入紫金矿业(601899)。之所以选择紫金矿业,理由并不复杂。就是因为,当时该股已经从上市之日(2008年4月25日)的最高点21.81元,下跌到了10元下方,股价已经拦腰斩半。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股价出现如此大的跌幅,技术上也应该有所反弹。
而在我买入该股后,其股价小幅下跌,至5月30日,该股收盘8.47元,我的账面浅亏5.88%。而接下来的一天,也就是2008年6月2日的走势,让我产生了错觉。该股在当日,拉出一个涨停,股价报收9.34元。面对一个涨停板,而且自己的账面由亏损变成盈利,我想可能大多数投资者都不会轻易罢手。我也是一样,因为我更坚信我选到了一只正确的股票。
也正是这种心态,让我在此后的操作中连续犯错。2008年6月3日,紫金矿业冲击20日均线未果,股价报收9.25元,并伴有一条上影线。通常情况下,这往往是上升乏力的征兆。实际上,当时盘面的一些变化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6月3日这天,紫金矿业的单日成交金额达到17.34亿,这一交易水平,比前一个涨停板交易日的9.03亿,放大了近1倍。在重要的阻力位附近,成交量放大,但股价却没有上涨,这往往就是头部的特征。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我在当时过分沉溺于6月2日的这个涨停板。对于如此明显的头部特征视而不见,因而没有在最合适的点位及时出局,而是选择了继续持股。尽管如此,实际上我还是有多次机会可以止损出局。但由于我对紫金矿业不切实际的过高预期(当时市场传闻:公司管理层鼓励公司员工买自己的股票,股价至少要涨到25元),导致我在2008年7月上旬的反弹中,没有采用正确的卖出动作。
而之后不久,我就受到了市场的严厉惩罚。紫金矿业自2008年7月下旬开始,一路下跌,至2008年10月28日,其最低价曾达到2.87元。尽管在这一过程中,我一直在补仓,持仓成本有所降低,但当股价跌到6元附近时,我已经打光了所有的子弹,只能被动等待解套,因为我也没有勇气割肉。至2008年11月,我的账而亏损已经超过50%。
现在看来,没有及时止损,是我和我的朋友所犯的共同错误。但我比我那位朋友幸运的是,他选择的是中国石油,而我选择的是紫金矿业。虽然我在紫金矿业上深度套牢,但由于2009年牛市的来临,我幸运地很快就解套了。紫金矿业从2008年11月的2.95元一路上涨,至2009年3月底的10.77元,累计涨幅高达265.08%。正是这一轮涨势,让我得以在9元以上的价格卖出紫金矿业,从而挽回了我在熊市中错误决定的部分损失。尽管如此,由于我的时机选择错误,紫金矿”业的巨大涨幅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可观的利润。
在中国石油和紫金矿业的股票操作过程中,不难发现,我和我的朋友至少犯了三个错误:第一,选择在一个错误的时机入场(熊市入场);第二,没有在第一时间止损;第三,在下跌趋势中进行摊薄成本的操作。这些都是普通散户极容易犯的错误,而本书随后的第九章内容将对此进行专门分析。
实际上,熊市对中国股民的打击是巨大的。不但散户如此,就连那些.怀揣国内外名校学历,曾经混迹华尔街并拿着高薪的众多基金经理们也没能躲得过去,这一点从2008年公募基金的业绩就可见一斑。
从图1.5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除了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分别获得了58亿元和91亿元的年度盈利外,其他类型基金全部亏损。根据天相投资的相关统计,2008年度,184只股票型基金亏损9739亿元,100只混合型基金亏损4057亿元,36只封闭式基金亏损841亿元,三项亏损合计达到1.46万亿。
曾经风光一时的QDII基金更是损失惨重。统计显示,9只QDII基金2008年累计亏损达到了惊人的505亿元,平均每只亏损额为56亿元。而从基金公司方面来看,在60家基金公司中,2008年有36家旗下产品的亏损总额超过了100亿元,占比达到了60%。而亏损超过500亿元的基金公司也有8家。
图1.52008年度各类型基金收益情况
2008年基金行业的亏损,与在熊市背景下,基金业绩欠佳有直接的原因。在这一年中,具有完整统计周期(存续期超过1年)的股票型基金的净值平均下跌51.84%;混合型基金的净值平均下跌了45.53%;即使年度跌幅最小的偏股型基金泰达宏利成长(162201)的跌幅也达到了31.70%。
相比之下,50只债券型基金在2008年实现了6.52%的净值平均收益率。这就意味着,除非投资者买债券或者一些传统的债券型基金(增强型债券基金除外)。否则,就算投资者把资金交给比自己更专业的基金经理,如果在熊市中做股票,结局仍然是赔钱。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熊市中,没有人能够有充分的理由去频繁地买卖股票,即使这么做了,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智力去保证每次的操作都很高明。当然,如果你在熊市中始终坚持所谓的价值投资,一直持股不动的话,那么损失也许会更大。
说到这里,你也许已经明白我将股民和渔民进行类比的原因了吧,也应该体会到炒股和打鱼之间奇妙的关联。中国有句股谚:“10人炒股,7赔2平1赚。”如果你不知道休息,无论牛熊都不辞辛劳地频繁交易,你就无法摆脱这个宿命。虽然你很勤奋,但你却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因此,你越勤奋,对你的财产而言也就越危险。
不过,如果你能学会在股市中进行休息,能在牛市中明智入场,又能在熊市中理性退出,那么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很有可能是“10人炒股10人赚钱。”这就像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棒球选手泰德·威廉斯所说的那样“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时才去击打。”
当然,如果你始终认为,你就是那个走运的人,那个“10人炒股,7赔2平1赚”里面的“1”,你真的具备在熊市里赚钱的超级能力。那么,本书对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你尽可以把它扔到垃圾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