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用以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或影响汇率水平,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
黄金储备作为一国的国际储备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储备量的多寡关系到一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资信水平。它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这种作用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相当显著的。
储备需求对金价有什么影响?
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形象地概括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的作用,他说:“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更好的东西可以替代它。”
由于黄金有国际储备功能,因此黄金被当做具有长期储备价值的资产广泛应用于公共以及私人资产的储备中。其中黄金的官方储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国际上黄金官方储备量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国际黄金价格的变动。
在“二战”后的三次美元危机中,由于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趋势严重,各国持有的美元大量增加,市场对美元币值的信心动摇,投资者大量抢购黄金,促使国际金价大幅上升,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20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制度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黄金的货币性职能受到削弱,作为储备资产的功能得到加强,各国官方黄金储备量增加,直接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国际黄金价格大幅度上涨。
作为现货黄金的主要持有者,各国央行对持有黄金态度的变化对金价影响非同小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中央银行开始重新看待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作用。中央银行日渐独立以及日益市场化,使其更加强调储备资产组合的收益。在这种背景下,没有任何利息收入的黄金(除了参与借贷市场能够得到一点收益外)地位有所下降。很多中央银行决定减少黄金储备,结果1999年比1980年的黄金储备量减少了10%,1989年至2007年,官方平均每年净卖出黄金400~500吨。
金融危机之后,在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黄金以其稳定.的保值功能重新贏得各国央行青睐。2008年,各国央行售金量较平均水平减少近一半。自2009年二季度,全球各国央行从黄金卖方转为买方。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各国中央银行2009年合计买入黄金890吨。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央行增持的黄金较多,分别高达454吨、200吨和111.8吨。
2010年,各国央行21年来首次成为黄金净买入者。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俄罗斯,全年通过一系列购入行为共买入黄金140吨;泰国购入16吨,孟加拉国购入10吨,委内瑞拉购入5吨,菲律宾购入1.4吨。2011年1月,俄罗斯央行副行长宣布了每年购入至少100吨黄金,以补充俄罗斯黄金储备的计划。
由于“金本位”在历史上的影响,在西欧和北美国家里,至今超过50%的外汇储备是黄金,目前这些国家已经不大可能继续抛售。而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中,黄金一般只占不到10%,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为1054.1吨,不到全部外汇储备资产的2%,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官方储量。若中国央行将黄金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提高至2.2%,以目前的金价计算,中国将需要增持400吨黄金左右。同时,世界黄金协会还指出,中国现有金矿或将在六年时间内开采完毕。随着经济飞速发展,黄金消费需求也继续上升。毫无疑问,中国和其他持有黄金比例较低的国家,如果外汇储备更多样化,这对金价走势将长期利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金融统计数据库显示,截至2011年1月,美国的黄金储备量仍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德国、IMF、意大利和法国,中国仍排名第六,俄罗斯黄金储备量增加,超过日本位居第八。
从这一数据能够看出,政治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其黄金储备也多,这说明黄金储备依然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国家按照本国实际情况实行藏金于民的政策。比如印度,其官方黄金储备虽然只有557.7吨,在国家战略总储备中的比例也不高,只有7.9%。然而,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印度民间的黄金总储藏量至少有1万吨,白银的民间储藏量至少也有11万吨。因此,研究黄金储备需求对金价的影响,还需要多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