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心理特质对金融活动的结果有直接影响,于是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行为金融学是运用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与方式来分析金融活动中人们决策行为的一门理论学科`该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
什么叫做行为金融学?是如何产生的?
凯恩斯(1936)基于心理预期提出了股市“选美理论”,他认为投资者必须根据其他投资者对投资需要的判断来预测投资需要,而其他投资者的预测又取决于他们对别的投资者预测的判断,结果所有种类的投资需要都取决于市场平均预期,而不取决于投资者个人的真正预期。
Kahenman和Tverskv(1979)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当投资者的账面价值处于盈利状态时,他们对风险非常敏感,而当处于亏损状态时,他们则对风险不敏感,偏好持续地持有股票,由此他们认为大多数投资者并非遵循预期效应理论。
DeBandt和Thalet(1985)研究了股价反应过度问题,此后BSV模型、DHS模型和统一理论模型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股价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现象。而羊群效应模型则认为投资者羊群行为是符合最大效用准则的,是“群体压力”等情绪下贯彻的非理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