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模型都试图从公司的财务和业务特性的角度解释信用评级或违约概率。根据我们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能够很好地解释信用评级的比率非常有限,而其中利息保障比率是最重要的单一指标。图17.5总结了由标准普尔评级的所有美国和欧洲公司(金融机构除外)的样本统计结果。从图中可看出利息保障比率作为标准普尔信用评级的一个关键解释变量的重要程度,因为45%以上的评级差异可以用利息保障比率单独加以解释。
图17.5利息保障比率和信用评级
对数据做进一步分析,我们还发现在一定的信用评级之下,利息保障比率会因行业而出现可预测的变化。图17.6就显示了在一定的信用评级之下,利息保障比率如何因行业不同而各异。比如,在利息保障比率处于相同水平时,电信公司的信用评级要好于钢铁公司。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估算了在评级日期之前5年的EBITDA的波动情况图中显示,对EBITDA波动率高的公司而言,要达到某一特定评级所需的利息保障比率也更高。这情况也是合理的:在利息保障比率一定的情况下,波动率高说明公司未来缺乏足够现金流来支付利息的可能性较高,那么信用评级也相应较低。
图17.6某些行业的利息保障比率和信用评级
因此,通过区分不同行业对利息保障比率的要求,我们就可以估计经营利润和利息处于某一特定水平时公司的信用评级。显然,我们可以加入更多的解释性比率,如净负债与EBITDA之比、经营自由现金流(FFO)与利息之比、偿债能力等,来进一步完善上述分析。不过,由于这些比率往往高度相关,所以并不总能提高解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