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的采矿权评估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采矿权评估是伴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成长起来的,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1877年,H.D.Hoskold在《工程师的评估助手》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年金价值法,即把矿山生产的年利润作为年金,以无风险利率作为贴现率进行贴现,逐年贴现的现值之和作为评估值。这种评估思路一直影响到20世纪。
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些证券业中收益与风险及资产定价的财务理论的出现,以及在20世纪60年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提出,使Hoskold公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国外的采矿权评估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DCF、可比销售法、联合风险勘查协议法、勘查费用倍数法、地学排序法、粗估法等。
20世纪70年代BlackScholes和Merton创立的期权定价理论为金融产品价值的确定拉开了新篇章。随着金融学科体系的确立和发展,金融期权的广泛应用,使人们注意到实物期权在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等领域的应用。期权定价理论逐渐被应用于采矿权评估中,为采矿权价值的评估增添了许多思路。
(2)国内的采矿权评估研究现状
把实物期权理论应用到矿产资源资产价值上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天然气上。早期学者已注意到净收益法的不足,缺少灵活选择性,矿上项目一般情况下投资的时间长,价格波动大,期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有很多,而这些不确定性会导致净收益法低估矿业价值。部分学者尝试将期权思想引入到收益法中,对传统方法进行修正。
学者沈洪注意到采矿权的期权性,将B一S一M模型引入采矿权价值评估中。后来学者一直致力在对B一S一M中的参数选取上,但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未形成合适的通用参数。随着财务理论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为采矿权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的可能性。国内在研究实物期权法在采矿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采矿权市场的复杂性和采矿权价值影响因素的复杂多变性,也决定了采矿权价值评估需要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