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经济学术语>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财政政策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财政政策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2018-09-11 14:50:16  来源:财政政策效应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财政政策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时间:2018-09-11 14:50:16  来源:财政政策效应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内容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内在稳定器作用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政策。它包括:

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经济萧条,扩大社会就业量。它可以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支出来实行,也可以通过减税的办法来实行,还可以“双管齐下”。这些政策的实施既可以直接扩大社会总需求,也可以间接扩大私人消费和投资。

第二,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目标在于减轻或消除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它可以通过减少政府购买支出或增加税收、或“双管齐下”的办法来实行。这种政策的作用是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财政政策运用的基本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另外,由于财政制度某些内在的特点,其自身也会自动产生一种弱化经济波动或者有益于经济稳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叫做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作用。具体来说,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制度包括:

第一,个人所得税与公司的所得税。

第二,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

第三,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二、货币政策机制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利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总需求的行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总需求。这是因为:

(1)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投资需求,利率下降会降低投资者贷款所付的利息,从而降低投资成本,增加投资收益,刺激投资者增加投资。

(2)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消费需求,利率的下降会鼓励人们更多地消费,减少储蓄。

(3)利率的变动还会影响国外需求,如果降低利率,会促使外国短期资本流出,在本国外汇市场上,外在供给减少,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浮,这有利于促进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可见,利率的变动会引起总需求的反方向的变化。

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经济萧条时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因为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容易。反之,经济膨胀时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换言之,货币政策的使用原则也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工具主要是:(1)公开市场业务(2)调整再贴现率(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一些次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1)道义上的劝告。这是指一国的中央银行通过口头或书面谈话或声明的形式对商业银行在放款、投资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给以指导或告诫,以取得商行银行的配合。这种措施虽不具有法律或行政的强制性,但通常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约束作用。

(2)证券信贷控制。又叫垫头规定,指在购买有价证券时必须支付的最低现金比率,余下差额由经纪人或银行贷款垫付。这项措施是为了控制金融市场活动,使之不致于影响信用的一般条件,并影响货币供给量。具体作法是:在经济萧条时降低垫头规定,放松信用,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在经济膨胀时提高垫头规定,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3)控制分期付款的条件。主要是指中央银行规定消费者在购买耐用消费品时分期付款的条件,如规定应付现款的最低期限与付清货款的最高期限。这一措施的目的是调节信贷在消费信贷和其他用处之间的分配,并鼓励或限制消费。

内容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一、财政政策的效应(大题)

从IS-LM模型来看,财政政策的效应是指政府收支的变化使IS曲线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影响。显然,这种影响因IS、LM曲线弹性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区别。

(一)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弹性越大,即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小;反之,IS曲线的弹性越小,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大。这是因为,IS曲线的弹性越大,意味着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大,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时,促使私人投资下降得越多,即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越大,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得越少。反之,IS曲线的弹性越小,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小,从而国民收入增加的多。

政策效果小

政策效果小

政策效果大

政策效果大

(二)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LM曲线的弹性越大,即LM曲线越平坦,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大,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大;反之,LM曲线的弹性越小,即LM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越小,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小。这是因为,LM曲线的弹性越大,即货币投机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大,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越小,由此引起的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越小;反之,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越大,由此引起的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越大。

政策效果小

政策效果小

政策效果大

政策效果大

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效应也可以用财政政策乘数来表示和计量。所谓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收支的变化能够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Y/△G=1/[1-b(1-t)+dk/h]

该式表明了考虑货币市场均衡从而利率变动之后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可以看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h越大,即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d越大,即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小。另外,b、t和k的大小,对财政政策乘数的大小也有影响。注意:由于存在着挤出效应,因此,财政政策乘数要小于简单的政府购买乘数。

挤出效应(常考名词解释)

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一般认为,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挤出效应是完全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挤出效应是不完全的。具体说,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

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即k的大小。K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的大小。h越小,挤出效应越大。

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挤出效应越大。

二、货币政策的效应

从IS-LM模型来看,货币政策的效应是指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曲线移动对于收入变化的影响。显然,这种影响的大小同样与IS、LM曲线的弹性有关。

(一)在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IS曲线的弹性越大,即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的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越大,从而货币政策的效应也就越大;反之,IS曲线的弹性越小,即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的移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小,从而货币政策的效应也就越小。这是因为,IS曲线的弹性越大,表明投资对利率敏感程度越大,这样,当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量增加而向右移动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较多,从而使国民收入有较大的增加;反之,IS曲线的弹性越小,表明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小,这样,当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量增加而向右移动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较少,从而只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少的增加。

政策效果小

政策效果小

政策效果大

政策效果大

(二)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的弹性越大,即LM曲线越平坦,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量变动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越小,从而货币政策的效应也就越小;反之,LM曲线的弹性越小,即LM曲线越陡峭,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量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越大,从而货币政策的效应也就越大。这是因为,LM曲线的弹性越大,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大,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就越小,由利率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变化也越小;反之,LM曲线越陡峭,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小,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就越大,由利率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变化也越大。

政策效果小

政策效果小

政策效果大

政策效果大

货币政策乘数

货币政策效应也可以用货币政策乘数来表示和计量。所谓货币政策是指,当IS曲线不变或商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货币供给量变化能够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Y/△MS=1/[1-b(1-t)h/d+k]

由上式可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h越大,LM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乘数就越小。同样,d越大,即IS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乘数就越大。另外,b、t和k的大小也会影响货币政策乘数。注意:货币政策乘数不同于前面的货币乘数。

三、凯恩斯主义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1、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

在IS——LM模型中,LM曲线越平坦,或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大,货币政策的效应越小。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IS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线,而LM曲线成为水平线,则财政政策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这就是所谓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

在什么情况下LM曲线会成为水平线呢?如果利率水平特别低,以致于人们认为它不可能再降低,从而货币投机需求变得无穷大时,LM曲线就会成为一条水平线。这时候,由于人们会把手中持有的全部债券都换成投机性的货币余额,所以中央银行想用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办法来降低利率并刺激投资的增加,是不可能有效的。这就是前面所说过的凯恩斯陷阱。但是,如果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办法来增加总需求,则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它不会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和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实际上,即使IS曲线此时不是垂直线,而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财政政策也能充分发挥作用。

凯恩斯主义极端

凯恩斯主义极端

另一方面,如果IS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线,即使LM曲线不是水平线,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够引起利率的变化,却不能引起收入的变化,因此,货币政策仍然是无效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IS曲线会成为一条垂直线呢?如果投资函数的利率弹性为零,即投资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则IS曲线也会成为一条垂直线。

2、古典主义极端

与凯恩斯主义极端相反的一种情况是所谓古典主义极端。具体说,当IS曲线成为水平线,而LM曲线成为垂直线时,货币政策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而财政政策变得完全无效,这就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在什么情况下,LM曲线会成为一条垂直线呢?如果利率特别高,以致于人们认为它不可能再提高,从而货币投机需求就会变得等于零时,LM曲线就会成为一条垂直线。这时,人们都不愿意为投机而持有货币在手中,而是尽可能多地购买债券。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无论是政府支出的增加还是税收的减少,都会引起财政赤字,由于私人手中已经没有闲置的货币,只有当私人部门减少同样数量的投资支出时,政府才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所以,此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是完全的,财政政策的实行并不能引起国民收入的任何变化。实际上,即使此时IS曲线不是水平线,而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财政政策也是完全无效的。但是,如果实行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则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下降,从而促进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内容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和合理搭配

从IS——LM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会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和古典主义极端情况在现实中都很少存在,所以决策者即可以选择财政政策,也可以选择货币政策。这就有了一个任何选择政策并使合理配合的问题。

一、政策选择

当均衡的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时,为了使总需求增加,决策者可以作出这样的选择: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移动;或者是两者的结合。现在哪一种政策更有利涉及到许多因素。从IS——LM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不同的影响。

上表显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尽管都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但它们对利率的影响却不同:前者引起利率提高,后者导致利率下降。而利率变动对投资特别是诸如住房建筑投资一类的长期投资影响最大,所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刺激投资特别是长期投资的增加而发生作用的。

从表中可以看出,就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直接作用而言,各项内容是不同的。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会使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也提高,但由于利率水平的提高而不利于投资。所得税的减少与转移支付的增加会使消费水平提高,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但投资仍然会由于利率上升而减少。只有对投资进行直接补贴,才会使投资再,尽管这也会引起利率上升,但是先有投资的增加,而后才有利率的上升。

由此可见,在决定选择哪一种政策时,首先要考虑这样是要刺激总需求中的哪一部分。如果是要刺激私人投资,最好是采用财政政策中的投资补贴;如果是要刺激投资中的住房建筑,就要采用货币政策;如果是刺激消费,则可以增加转移支付和减少个人所得税。这又取决于经济中的萧条是由于私人投资不足引起的,还是由于消费不足引起的。

只有这样对症下药,政策才能够收到最大的效果。另外,政策的选择也涉及到哪些人从政策获得好处的问题。因为不同的政策影响到不同的经济部门,从而影响不同的人。例如,增加政府军事购买有利于军工部门,减少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一般公众,增加转移支付有利于穷人,而投资补贴有利于资本家。这样,政策选择所涉及的就还有社会政治等问题。

二、政策配合

当经济萧条时,可以把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这样能更有力地刺激经济。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增加的同时,又提高了利率水平。这时,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可以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自己和国民收入增加,即在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刺激了经济。

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时,则可以把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因为紧缩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减少,从需求方面抑制了通货膨胀;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减少,从货币量控制方面抑制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紧缩性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又会使利率下降,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会使利率下降,这就不会使利率下降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

也可以把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或者是把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前者是为了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尽管会引起挤出效应,但对总需求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会抑制由于货币量过多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后者是为了消除财政赤字,但又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这时对国民收入增加的影响不一定大,但会使利率下降。

总之,IS——LM模型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与运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但这种分析更多的是理论上的,在实际中如何操作还有许多因素要加以考虑。比如,在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时,要考虑到一个经济中投资的利率弹性的大小。如果投资决策基本上由私人所作出,投资的利率弹性大,则这种货币政策的作用就大。相反,如果投资决策基本上由政府所作出,由其它政治或经济因素决定,而投资的利率弹性十分小,那么,这种货币政策的作用就甚微。这种情况下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由于货币供给量增加而导致通货膨胀。此外,这里的分析还没有涉及到总供给、价格、对外经济关系等因素,因而只是一种短期静态分析。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1、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不同的政策会遭到不同阶层和集团的反对。例如增税会遭到整个社会普遍的反对;减少政府购买会遭到强有力的垄断资本家的反对;削减转移支付会遭到一般平民及其同情者的反对;增加公共工程投资因为有可能与民争利而遭到没些集团的反对。

第二,有些政策执行起来比容易,但又不一定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减税一般不会引起公众的反对,但在萧条时期人们不一定会把减税所增加的收入用于增加支出。

第三,任何财政政策都有一个“时滞”问题,因为任何一项措施从提出方案、议会讨论、总统批准到贯彻实施,都有一个过程,在短时期内很难见效。然而在这一段时期内,经济形势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第四,整个财政政策的实施还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大选之前通常不会执行增税、减少转移支付之类容易引起选民不满的财政政策措施。

2、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这是因为,在衰退时期,厂商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即使央行松动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也不一定增加贷款从事投资活动,而商业银行为安全起见,也不肯轻易贷款。特别是由于存在流动性陷井,不论银根如何动,利率都不会降低。这样,货币政策作为反衰退的政策,其效果就相当微弱。

进一步说,即使从反通胀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胀,而对成本推进的通胀,货币政策效果就很小。因为物价的上升若是由工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上升幅度引起或由垄断厂商为获取高额利润引起,则央行通行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量来抑制通胀就比较困难了。

第二,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前提并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在经济繁荣时期,央行为抑制通胀需要紧缩货币供给,或者说放慢货币供给的增长率,然而,那时公众一般来支出会增加,而且物价上升越快,公众越不愿把货币持在手上,而希望快快花费出去,从而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这无异于在流通领域增加了货币供给量。这时候即使央行把货币供给减少,也无法使通胀率降下来。反过来说,当经济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这时央行增加货币供给对经济的影响也有可能被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所抵销。总之,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就是货币需求增加,流通速度放慢,就是货币需求减少。如果货币供给增加量与货币需求增加量相等,LM曲线就不会移动,因而利率和收入也不会变动。

第三,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会影响政策效果。央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影响利率,再影响投资,然后再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作用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充分得到发挥。尤其是当市场利率变动后,投资规模并不会很快发生相应变动。利率下降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一个过程;利率上升后,厂商缩小生产规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已经上马在建的工程难以下马,已经雇佣的职工要解雇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总之,货币政策即使在开始采用不要花很长时间,但执行后到产生效果却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情况有可能会发生与人们原先预料的相反变化,比方说,经济衰退时央行扩大货币供给,但未到这一政策效果完全发挥出来经济就已转入繁荣,物价已开始较快地上升,则原来扩张性货币政策就不是反衰退,却为通胀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

中国的10月份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TSF)数据低于预期。然而此时地方政府的债务发行量剧增,政策银行发行的特别金融债券也同时增长。总体而言,在政府的稳增长措施中,财政政策正在走上舞台中央。我们继续预计商品生产活动将在11月份后小幅增长。

10月份中的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3.5%(摩根大通:13.0%;市场普遍预测:13.2%),而9月份的同比增长13.1%。经季调后,10月份的M2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提振,季调后月度环比增长1.2%,而9月份的季调后月度环比增长率为0.9%。

在信贷方面,银行的10月新增贷款低于预期,为5136亿元(摩根大通:7900亿元;市场普遍预测:8000亿元),而9月份为10500亿元(2014年10月为5483亿元)。另外,10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增加了4767亿元,而9月份为13028亿元(2014年10月为6807亿元)。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的同比增长率降至11.9%(而9月份为12.2%)。

财政政策将走上舞台中央

虽然10月份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趋缓,但10月份的宽松程度似乎超过了一般的季节性因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月来大幅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特别是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置换计划有关的债券,没有反映在新增贷款或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中。关于债务置换计划的规模,地方政府债券在本年度4-10月份内已累计达2.9万亿元(去年同期为4000亿元)。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了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和连续的重要性,应利用货币政策避免总需求在经济结构性调整中的螺旋式下降,而在经济中阻碍市场清算机制的过量流动性供应也应避免。总之,我们认为,货币和信贷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保持保持相对中性。

同时,做为稳增长措施,财政政策似乎将走上舞台中央。除了以上提到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媒体最近还报道,政策银行今年通过特殊金融债券进行的贷款金额将由3000亿元增加到 5000-6000亿(通过杠杆可以支持超过2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另外,据财新报道,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最近表示,财政赤字与GDP比率3%、政府债务与GDP比率60%的红线或可调整。总体上,我们认为,为稳定近期增长,财政政策正在走上舞台中央。我们继续预计商品生产活动将在11月份后小幅增长,重点将放在基础设施投资上。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