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中旬,曾经出现过几支暴增大量。分别发生在$67和$59附近。随后,在2000年10月中旬,突然爆发出1700万股的单日成交量—这是两年之中该股的最大单日成交量。使得价格从$73直接滑落到$60附近,但是,在价格回落的过程中。成交量显著萎缩;此后,接踵而至的便是一波长达10个星期的慢牛行情,股价最高涨幅达到33%。对于大到工业股票来说,这种场面可真是波澜壮阔。图1-4的走势图中,价格反转的信号未必源自成交量放大。在此,我将举出两个例子,证明价格涨势即将进入尾声的信号,反而是成交量明显萎缩。1999年10月中句展开一波升势,持续了近3个月的时间,股价从$52飙升到$65以上,但是,每日的平均成交量却没有逐级放大,甚至偶尔还会出现递减的情况。这波行价走势的高点发生在2000年切,当时的成交量明显萎缩。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现象。另一波相似的走势发生在2000年9月中旬,待续的时间相对较短,股价从$59上涨到$72以上;在后面的示例中,成交量甚至呈现出急剧萎缩的状态。按照百分比计算,结果实在小得可怜。随后的走势也就不难想像,多方的力量在不久之后便会耗尽,一轮暴跌走势如期而至。
图1-4 联合科技:价格反转点的成交量峰位
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看法:我们所说的成交量“暴增”(spikes)或“递增”(crescendos)等形态,通常是由消息面或基本面的变化所引发,因此,不能够用技术分析来解释。请允许我从两方面向您说明:首先,整个行情可能由消息面所引发,例如:产品质量的好坏、涉及法律诉讼的胜败或者盈余数据的曾减等,但是,从本质上看,这些消息并不足以改变这支股票的基本价值。其实,造成成交量在短期之内迅速暴增的原因,是投资者对于这些消息的过度反应。后者,显然是属于技术分析的范围。请读者注意。类似的消息并不一定那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或成交量的显著增减,如公司消息面或关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动、战级官员的选举结果、甚至是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等。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刺激、煽动投资者的情绪造成市场激烈反应而成交量大幅增加的原因。实际上是由于很多市场参与者在同一时刻采取同一方向的行动,这一切改变了股票原有的供需平衡状态。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许多投资者和交易员,根据消息面的最新变化而采取行动,导致成交量放大。换句话说,利多消息引发买盘,价格上涨;利空消息引发卖盘,价格下跌。似是,短暂的波动过后,现有价格走势也宣告结束。这种现象反复发生,令投资者与交易员备感懊恼,进而丧失操作价心。投资者经常听到类似的抱怨:“怎么回事?这明明是一个利好消息,所有人那会这样想,可是价格为什么没有持续上涨呢?”如果读者认真体会,相信不难理解上述现象所蕴含的市场哲理。众所周知,股价涨跌是投资者买卖的结果,因此,让我们暂时抛开利多消息对于基本面的影响,把注意力集中到投资者的行为。实际上,如果每个有意买进的投资者,都在利多消息发布时进场买进,这便意味着短期之内的买盘力量已经达到极至。换句话说,不会再有后续的买盘,我们反复强调。利多消息本身,并不具备使股价上涨的能力:股价上行是买盘推动的结果。无论何时,只要全部有意买进的投资者都已经进场,短期之内的价格上涨的空间自然会被封闭。虽然这种封闭是暂时性的,似是,其持续时间可能足以对股价走势产生修正。所以,如果价格涨势己经持续一段时间,随后,受某类消息的刺激影响,成交量急具放大,价格快速拉升;通常情况下,这一现象预示着当前的价格走势即将结束,反转一触即发。此时,精明交易者,会避免“从众”,甚至可以逆市操作。
技术分析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够记录买方卖方的行为。股价产生波动的根本力量,是买卖双方的市场行为。任何消息本身,并不会造成股价的变动。即使有些消息确实使对某支股票的真实价值产生影响,也需要经过投资者的认可。不管股票价格是高是低,只有投资者买进卖出,价格才能发生变动。如果我们继续讨论此话题,可能会引起部分读者的“不满”所以,这部分内容稍后再行讨论;毕竟,在第2章中,投资者行为研究才是我们的主题。价格波动是投资者交易的结果,群众规模及其强弱,可以通过单一的“成交量”进行衡量。因此,了解价格变动的关键,就是成交量分析。我之所以在本章前面的内容中,认为“仅仅观察价格走势的技术分析,存在致命的缺陷”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所以,只有把成交量形态分析同价格走势分析相结合,才可能充分发挥出技术分析的优势。成交量是原因,价格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