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决定行为模式和投资风格
投资理念犹如一个框架和方向(不反对你把它当成一个筐),具体如何投资,则属于方法、行为模式和投资风格范畴。在成熟市场上,比如港股,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他们的投资理念和风格大同小异,市场规律也主要由机构投资者的风格决定,比较容易识别。而A股则是由大部分散户投资者构成的市场,大多数没有自己的投资系统,但是散户的一些风格也体现得比较明显。
A股散户的主要投资理念表现为:相信市场可以预测,只要选对股票,抓准时机就能很快赚大钱。在这种信念指导下,以短线和超短线交易为主投机气氛浓厚,羊群现象、处置效应、追涨杀跌、过度自信.过度交易,几乎所有的认知偏差和心理偏好、情绪驱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A股投资者可以被视为最佳的行为金融学研究对象。
希望在交易中取得巨大成功”和“希望在交易中生存下来并徐图发展”,这是两个犹如天上地下差别巨大的操作指针。前者有可能导致追求风险.过度自信甚至贪梦,后者的极端情形是风险回避和恐惧。更多的人是在两者之间经意或不经意间游离,时而贪婪,时而恐惧。这和巴菲特等价值派大师所说的“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的最大不同是,一般人会受到自己和市场情绪的影响,陷人群体的狂欢和恐慌。
在这里说一点相关的题外话。为何笔者坚持从不向他人荐股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自己对投资收益、期限和风险容忍度,明显不会和别人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推荐,便会成为“吾之蜜糖,彼之砒霜”,造成标的选择错误。而在投资过程中,何时买入卖出,更属于投资者个人的判断和决策范围,无法越俎代庖。与其可能从开始错到最后,不如不推荐。
投资风格和期限与分析方法有紧密联系。是短线.超短线还是长线,是价值投资(是获取价差收益还是获取最快成长阶段的增值收益)还是价格投机,是顺从趋势还是逆势,这些问题都与投资理念和个人选择有关。以笔者为例,既然不是短线和超短线,必然不会每日盯盘,因为不是价值投资,因此也不会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分析调研和估值上。虽然也属于价格投机,讲究买卖时点的把握,却仍然会选择有基本面保障的标的,以及不过度依赖技术分析手段。这是一种比较保守的,以本金安全为主要目标,以合理盈利为目标的理财风格的投资。
A股市场上很多人是短期行为者。他们选择投资标的的方式明显不同。有人甚至强调在股市开盘后的前30-60分钟内抓日内最有机会涨停的个股,设置的止损限可能在1-2个交易日就会触及,操作是快进快出,这种跟风操盘风格,需要随时盯盘,观察各种技术指标和市场信息。短线操作者交易频率高,但很少见到获利丰厚的案例。
笔者的立场可能大家已经了解。既然投资者要避免受到认知偏差、思维偏好和情绪的影响,就不宜采用以短线获利为理念的频繁操作投资系统。因为人在心情较平稳状态下,也可能作出错误判断,而在承担短线投资的巨大的内外部压力时,更难以做到“三思而后行”,市场上的非理性冲动更容易让投资者失去理智,被一时的市场潮流所操纵。人类面临的最大困扰就是难以承认自已的错误,难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投资人的目标应该是理性平和。
投资者的理性首先体现在不对收益率抱有不现实的预期,更不会贪得无厌。彼得.林奇说:“过高的预期收益率错在哪里呢?如果你期望每年应该获得30%的投资收益率,那么当股票表现达不到你预期的高收益率时,你很可能会因为希望落空而感到严重受挫,这时焦躁不安的心情会使你恰恰在最不应该放弃的时刻错误地放弃自已本来正确的投资策略或者更槽糕的是,在追逐这种镜中花水中月般的高收益时,你可能会冒不必要的风险。不论是在投资收益很好还是很坏的时候,你都应该始终坚持一种正确的投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长期投资回报最大化。
平和的投资者不会过度讲求抓取投资机会。研究表明,从投资者的换手率和交易频率来讲,交易越频繁,对于投资者的业绩越有负面影响。如果投资者能更淡定一点,完全有可能取得更好业绩。当然,这不是否定把握时机的重要性。但是,理性平和的投资者知道股市涨涨跌跌,机会并非去而不返。在一个非理性的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投资机会。只要理念、方法和操作正确,散户投资者的业绩未必会比专业投资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