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是企业的销售业务收到的回款,销售收入并不是全部都能够回款的,没有收到的部分就在应收账款中列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是企业采购业务支付的款项,采购支出也并不是马上都需要支付,企业利用商业信用暂缓支付的款项在应付账款中列示。企业需要最大程度地利用资金周转,就应该尽量保证销售回款,最大限度地利用商业信用。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的比值,我们能够更清晰地分析企业的主要收入和支出的等量关系。计算公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以表5-5所示的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创股份)2011年的现金流量表为例,分析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012年首创股份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311,748,114.95元。
2012年首创股份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448,940,936.69元。
2012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比值=3,311,748,114.95/2,448,940,936.69=1.35。
该比值表明,2012年在经营活动中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每支付1元钱,在未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时将收到1.35元。
2013年首创股份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903,016,622.73元。
2013年首创股份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372,128,999.82元。
2013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比值=3,903,016,622.73/2,372,128,999.82=1.65。
该比值表明,2013年在经营活动中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每支付1元钱,在未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时将收到1.65元。
从2012年与2013年两年的分析数据上看,首创股份2013年的现金流情况明显好于2012年,体现在支付同等采购现金的基础上,2013年的销售现金回款明显大于上年同期水平。
以近7年首创股份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比值变动情况,来具体分析该上市公司销售回款及利润率情况变动趋势,如图5-1所示。
从近7年首创股份的这一指标曲线的走势上看,从2008年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比值越来越低。从2008年为主要经营成本每支出1元钱,主要经营收入1.68元,降至2009年的1.63元,2010年又继续下滑至1.52元,达到近4年的最低点。2011年该指标一跃成为近4年的最高点,指标值达到1.82,后两年又继续走低。在2010年该指标下滑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并不能乐观地认定2011年经营现金流量指标是企业毛利率上升、催收力度加大的反映。
图5-1销售收到现金与采购支付现金比趋势图
参照近7年该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比值,探究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指标差异巨大的原因,见图5-2。
图5-2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比趋势图
从图5-2中可见,近7年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比曲线走势与图5-1所示的销售收到现金及采购支付现金比曲线走势完全不同。在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即时支付的情况下,二者应该呈现相同的曲线走势才对。将二者的曲线重叠,得到以下对比图,如图5-3所示。
图5-3对比图
在图5-3中,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比曲线是表示企业经营活动理论成果的曲线,它体现的含义主要是“应该”,并且它对现金流入应该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销售收到现金与采购支付现金比曲线体现的含义主要是“实际”,它对理论成果具有一定的反馈作用。
在2008年、2009年和2013年,两条曲线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现金流在账面收入成本的指导下完成周转任务。
2010年,理论上每1元营业成本应该获取的营业收入为1.75元,但现金流量显示实际上采购商品每支付1元,获取的现金收入仅为1.52元。“实际”和“应该”的巨大差距说明,2010年销售收到现金与采购支付现金比的驟降,并不是营业利润出现问题,而是作为公式分子的销售商品现金流入因为账款催收不力而减少,作为公式分母的采购商品现金流出因为企业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商业信用而增加最终导致该比率的大幅下降。
2011年“实际”比“应该”的值要高,结合2010年的情况,有可能是2010年未收回的营业收入账款在当期收回导致2011年的“实际”收入增加,或者是2010年预付的营业成本导致2011年的“实际”支出减少。2010年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缺口在2011年得以补偿,该上市公司的现金流还算是比较稳定的。
2012年“实际”比“应该”的值要低,情况恰好与刚刚说到的2011年的情况相反,反推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