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以及其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或者财产权利;狭义的国有资产,是指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和通过各种形式而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人生产过程的部分。它不等于会计学中的资产(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只等于所有者权益,这是以现代公司理论作基础的。明晰产权的意义在于,对于国有参股控股企业来说,既保护国有投资人,也保护非国有出资人。
经过建国几十年来国家经济改革和建设的发展,国有资产迅速增长,并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生产能力和门类齐全的产业部门,甚至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改革初期的1978年国有资产总量为6849亿元,1993 年为34950亿元,15 年间增长了4倍,年均递.增11.5%。据财政部有关资料, 2002 年我国国有资产总量已超过11万亿;元。比1978 年增长了14.5倍,年均增长12. 9%。到2002年底,全国国有资产总量共计11.8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7, 7万亿元,占65%, :非经营性资产4.1 万亿元,35%;中央拥有国有资产7.7万亿元,占48%,地方拥有国有资产6.2万亿元,占52%。截至2007年,我国共有国有企业11.5万户,资产总额达到了35.5万亿元之巨。
2009年国资委发布的《央企2009年度分户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表》,披露了129家央企中108家央企2009年经营情况,其中,营业总收入126271.6亿元,实际上交税金总额11474.8亿元,国有资产总量62931.7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9. 3%。此外,央企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总额为3989.6亿元,其中中国移动、中石油集团和中石化集团分别以796.3亿元、701. 7亿元和393.2亿元的净利润分列前三位。
进步分析,我们发现,国有资产分布的-大特点是,垄断性行业比例高,国有经营性资产占全部行业经营性资产的65%,邮电、民航、铁路等行业占100%左右,金融、电力、石油、烟草、冶金、化工、煤炭等占80-90%。另一个特点是国有资产质量低、效益差,企业亏损面大,账面数字和资产净值差异大,负债率过高。以2010年为例,央企实现利润总额扣除25%的所得税后净利润为8490亿元。由于多数央企的主业资产或主要子公同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少数股东权益又扣去25%左右,所以央企上交国有资本收益的基数是5621亿元。按法律规定,企业还需要提取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等共约2800亿元,所以母公司可支配利润实际只有2800亿元左右,但所有国有资本收益都是从这里面提取的。企业留存的收益主要用于央企的改革发展,实际上这些钱远远不够,还要依靠银行借款和资本市场融资。目前半数以上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65%,而国际标准小于或等于50%。后劲不足,设备老化,无形损耗精神损耗大,缺乏技术竞争力。由于国有资产遍布各行业务部门,量大面广,各行业资产收益率和经营业绩参差不齐,部分国有资产需要从- -些竞争性行业退出。为了真实地反映出让国有资产的价值,不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也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就必须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功能,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产权交易。
国有资本经营和私人资本经营最大的差别是,前者存在着所有者缺位的障碍,所以,国有资产流失的环节太多,监督成本太高,不可能根除流失的弊病。据来自原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官方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累计达6000多亿元,相当于国有财产收人的19.5%,约相当于1992年全国国有资产总量26000多亿元的1/5。即便按这个比较保守的数据计算,我国目前每年平均流失的国有资产也达500多亿,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天流失的国有资产在1.3亿元以上。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到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变且还会引发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因此,为有效防范、遏制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必须找到其原因所在。
(一)产权登记阶段
产权登记主要是“二全民”,挂靠国企的非国有出资企业,以及国企出资兴办的集体企业,政府担保贷款的无资本金乡镇集体企业,民营高科技企业。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曾经困扰多年,特别是问题多发地区,如广东,江苏等,在界定产权时流失了不少国有资产。1993 年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出《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产权登记的问题。因为从法律上说,国有资产管理局代表的是当事人一方的利益,立场不可能完全公正,对基层错综复杂的产权形成了解也不深刻,而且也缺乏权威。直到国务院192号令公布《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才算是个权威性的结论。这个办法从源头上制止了慢蚀、盗窃、非法占用国有资产的可能性。产权登记阶段从现在看,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境外国有资产,因为监管难度大,境外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更加突出,将国家资产转移到私人企业重新0记注册的不是个别现象。1996 年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批准设立境外企业5000多户,直接投资50多亿美元。但真正大笔的境外国有资产是金融资产。由于国际收支申报统计制度没有完全落实,这笔账并不是很清楚,透明度也不高。
(二)产权转让与交易阶段
这个阶段导致国有资本流失的环节更多,是监管的重点。
承包制和租赁制改革。承包制改革曾经是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其优越性在于建立了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但是没有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个人承包的约束性更小,中小型国企多数采用这种形式。企业领导集体承包在当时有一定的约束性,但最終还是不能负亏,监管当局尽管可以给予承包班子严厉的行政处分,但对国有资产的流失却无法挽回。更糟糕的是,在国企会计制度松驰.内部控制制度澳数的前提下,承包人的权力越大,做假账的几率越高,后任往往无法承担前任留下的恶果。租赁制因为引入了个人资产抵押的元素,对承租人的约束当然要比承包制强得多。但是,租赁制放权更彻底,企业主管部门在当时是很难下决心全面推广租赁制的,不愿意政企彻底分开的心态普遍存在;另-个制约是,承租人个人资产有限,不可能承租大型企业,就是在小企业试点,仅仅因为解雇职工的这样一个焦点性矛盾,这种制度也难以推广。
1.拍卖。
党的十五大以后,拍卖地方中小国有企业成为重要的处置国有资产形式,这也推动了各地产权市场的建设。但是,没有一个关于产权交易的法律规范这个市场,所以很容易发生国有资产流失。尽管早在1986年我国就出现了第-家拍卖行,但直至1997年才出台并实施《拍卖法》。拍卖行业的主要业务主要是处理司法机关、海关罚没的物品,产权并不是拍卖的主要对象。其中的奥妙在于,对国有资产交易有决定权的部分官员,不愿意交易进人市场,而设法播手内幕交易获取买方寻租的租金收人。所以,拍卖市场尽管在1996年达到100亿元,但它的真实潜力远不止于此,拍卖市场完全能够发育成为产权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的关键是要出台一部《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法》,强制产权交易进入拍卖市场。同时应看到,多数非上市公司特别是资产负债状况恶化甚至破产的国有企业,真正能变现的资产只有房地产,这是进人拍卖的主体财产。能够正常经营的中小型国企不一定非得走拍卖的路子。
2.中外合资、合营企业。
由于“靓女先嫁”理论的盛行,参与合资合营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情况并不差,但在谈判过程中,由于行政力量的过度介人,使得外方开价过于苛刻,必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这里表现为:资产评估时,高估外方投人资产价格,低估中方投人资产价格;对外方投资的无形资产计价不合理,违法突破无形资产占股权比例的上限,或把属于实物资产的部分计算到无形资产上,对于中方的无形资产特别是品牌资产则低估价值,甚至不计人股权。上海家化的美佳净品牌就是一个典型。还有的外方买通银行,令后者出具对中方不利的验资证明,外资投入的资本不实,等于变相侵害了中方利益。
3.股份制改造、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发行和上市。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是滋生腐敗的重要-环。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过程中,由于要引人新的资本金,重新确认新公司的股权结构,这时很容易发生和中外合资、合营-样的故事。在股份公司发行上市阶段,国有资产被侵蚀的主要环节是:以内部职工股形式占有国有资产,向某些监管部门官员行贿,这方面以大庆联谊最为典型;资产评估机构低估国有股东的所有者权益,这方面以江西铜业在香港发行H股最为典型,该公司国家累计投人近60亿元,其中近50亿元的优质资产划人上市公司,仅被北京一家资产评估机构认定为12 76亿元,缩水70%以上。最后,隐性的流失是,国家股因为历史原因一直不能上市流通,也就不能切实享受创业利润,股票发行的益价收人只是体现为上市公司的法人财产,而不是国家股股东的出资人财产。
4.国有法人股的场外交易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
由于中国股市的复杂性,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点集中在二级市场之外,因为场外交易法人股成本低得多,其中国有法人股是重点交易对象。尽管目前有一-定的约束,例如,转让价格不能低于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价格,但这也意味着国有股东放弃了创业利润。对收购者而言,凭借资本运作既获得了控制上市公司的权力,又有可能借机炒作该公司的股票。至于国有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就更为复杂,由于实行合并财务报表制度,国有集团公司与上市子公司之间,上市国有控股公司与非上市子公司之间,甚至没有直接股权关系的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之间,都可能发生不符合市场价值的股权转让或资产转让,这些技巧性极强的运作过程,要么是国有股东吃亏,要么是普通社会股东吃亏,永远不吃亏的是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最为典型的是上海梅林的多次股权交易,使这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屡慶化险为夷。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二级市场运作,这里面发生国有资本流失的环节包括:回购国有股,配股权放弃,委托理财失败。回购国有股是新事物,云天化和申能等少数公司曾经尝试过,其出发点是通过回购减少该公司的总股本,活跃股票交易,为增发社会个人股做准备,回购价格的合理确定是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焦点。配股权放弃是多数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的无奈之举,意味着控股权的连渐丧失,特别是低价配股时代,还丧失了填权的资产增值机会。委托理财则是许多上市公司的投机心理驱使下的不健康投资行为,2001年下半年很多上市公司因为投资亏损拖累了整个公司的经营业绩,如果这种经营理念不纠正,势必对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造成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