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和通货膨胀
在外汇市场我们面对的利率一般是名义利率,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其实际收益是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比较稳定并且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资金会流向利率高的货币并导致该货币升值,但是如果一种货币的高利率是由高通胀所导致的,那么持有这种货币是否有利就值得商榷了,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率超过了名义利率即出现实际负利率的情况下,货币的购买力实际是在降低,因此在外汇市场上该货币必然是趋于贬值。-般来说,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则表明物价上涨速度很快,如果三年内累计物价上涨超过100%,那么我们说该国经历了超级通货膨胀。一般认为,2%左右的温和通胀水平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是过高或者过低的通货膨胀率对经济都是有害的。为控制通货膨胀率过高或者过低,中央银行会通过调整利率来调节资金成本,从而对企业的投资活动和商品价格进行调节:在物价上涨时提高利率抑制物价上涨,在物价下跌时降低利率刺激经济。
在统计数据上一般用消费者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前者主要跟踪消费者-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后者则跟踪生产厂家和批发商的成本。通常物价上涨首先发生在生产领域,之后向商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也就是消费者扩散。图3-12是2000年至2008年英国央行利率(实线)和英国消费者物价指数(虚线) 走势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到,两条线基本保持同向变动,两条线之间的差距我们可以看作英镑的实际利率,而在2008年末英国央行大举降息之前,英国实际利率-直为正值并基本保持稳定。一般来说中央银行会根据物价变动情况决定利率政策,因此关注CPI对预测央行利率变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3-13显示的是2000年至2008年澳大利亚央行基准利率(实线)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虚线)走势对比,与图3-12比较,PPI的波动要比CPI更加剧烈,这主要是因为物价上涨最早是源自生产领域,而价格的上涨在向零售领域扩散过程中,生产厂商也会承担一部分物价上涨的压力,从而使CPI曲线看起来更加平缓一些。
除了上面说到的两个最为常见的物价指数,一些国家还统计一种叫做核心物价指数的数据,即在传统物价指数基础上扣除了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能源以及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带动整个物价指數快速攀升,为了准确反映物价变动情况,美国从那时起就开始统计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变动的物价指数,即核心CPI和核心PPI数据,以此来分析物价变动情况。
事实上各国对于消费者物价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的统计并不完全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各国的消费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并不相同,这使得同-种商品价格在不同的物价指数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是不-样的。例如,食品在美国CPI中所占的比重不到16%,但是在我国CPI计算中所占的比重高达33. 2%;而住房在美国CPI中所占的比重达到43.4%,在我国只有13. 2%。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同样的价格变化对不同国家的物价指数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国家之间的物价指数数据不能直接比较,只能对各自物价指数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同时在计算物价指数的比重发生变化时还要考虑这部分因素对物价指数变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