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股市暴涨暴跌的现象一直是国内资本市场发展中视作不成熟的体现,所以监管层对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基金作为市场维稳力最进行重点扶持发展,特别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加强对基金行业大规模发展的支持。不容置疑,现阶段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在资本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基金作为市场中最明显的资本力量的代表,既要起到稳定市场防止市场过度波动的效用,又要预防机构投资者利用资金实力采取不当行为侵害市场利益。
由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在信息化时代持续增强,信息流与投资者投资信念的变化是动态互为影响,这导致了资本力量很容易对信息产生过度反应,因而难以预防股市暴涨暴跌现象。
那么大规模发展的机构投资者是否起到监管层所预期的维稳作用呢?应该如何看待机构投资者在股市暴涨暴跌交易日中的作用呢?
现阶段很多财经媒体认为基金“涨时助涨、跌时助跌”的短视行为加大了股市的振荡,基金短期排名成了股市暴涨暴跌的“跷跷板”。由于以月度、季度、年度基金排名作为考核目标来评价基金经理,很容易诱导基金经理看重利益与短期利益。基金散户化后的交易行为亦会出现追涨杀跌,做做超短线。
基金投资者形成对基金净值短期排名的高度追捧,对基金的申购赎回非理性行为直接导致基金像短线投机的散户一样,追求价差收益,偏离了对上市公司长期评估的正确轨道,投机理念盛行。比如基金在暴跌过程中承受着基民的群体性赎回,所以对现金流动性比例的保持导致其大量减仓;而在暴涨时候面对热情申购的现金流,被迫大量建仓;而且基金的趋势交易策略导致其随着大盘的涨跌幅度而采取避免损失或者追进的策略;另有部分基金在暴涨暴跌过程中采取了组合变化策略,在暴涨暴跌过程中进行无信息含量的组合调换交易。
特别是对基金日益明显的扎堆持股的现象的垢病不绝于媒体,认为基金扎堆持股的现象不但没有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反而助长了个股股价乃至整个市场呈现暴涨暴跌的局面,基金管理和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同质化问题,尤其是品种选择、操作习惯等方面,更是存在趋同的现象。而在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身上,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有基金业者表示,基金公司在同一个投研平台的基础上集体看好某一只股票,这有利于基金公司深入挖掘此类个股的投资价值,充分把握基本面的变化情况。
然而事实上,在2007年及基金重仓股的风起云涌到2008年的大幅调整过程中,无论是异系基金扎堆还是同系基金扎堆的股票,号称是价值投资者的基金不但役有使得个股得到真正的价值定位,反而起到了助涨助跌的反向效果。而另一方面,基金扎堆时体现的“集体智慧”对于个股基本面的把握也是错误频发,令人质疑当前基金业投资管理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否存在明显不足。比如有68只基金扎堆的宏达股份于2008年4月21日复牌。复牌之后即遭遇6个跌停。截至5月12日的收盘价仅为36.31元,较其在2007年9月27日停牌时的80.2元的高位,已经缩水了超过50%,而持有宏达股份共计1.36亿股的68只基金已经遭遇了巨额亏损。
试图深入分析机构投资者行为在市场波动特别是在市场暴涨暴跌阶段中的双刃剑效应,来探讨机构投资者包括个人大户账户的分类监管,探讨机构投资者加减仓的动机与动力来自哪里,探讨国内背景下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带来的“双刃剑”作用,机构投资者与市场抗衡的能力越来越强带来了对市场的负面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