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还款额只是发卡商利用消费者直觉大做文章的其中一个例子。倘若只是难以按捺住刷卡的-时冲动,倒也好办,把卡剪成两半就能防止自已过度消费。但是,面对信用卡,我们的心理弱点还远远不止这些。发卡商还了解消费者一个致命的认知偏差一我们总是对 “复利”视而不见。
达特茅斯学院的经济学家乔纳森.津曼(Jonathan Zinman)解释道:“消费者在借款时都倾向于犯同一种错误:低估借款的真实代价。”津曼的工作是研究消费者如何做金融决策,包括他们如何使用信用卡。他的研究表明,消费者使用支票和信用卡时吃了不少亏,而这些亏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被银行罚款,或是没有充分利用好所享有的借款和支付最低还款的权利。尽管有这么多不足,律曼仍然对信用卡赞贯有加:“信用卡是种了不起的产品,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长期贷款,既简便又好用。”
人们在使用信用卡和银行贷款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我们是怎样低估借款的真实代价的呢?津曼说:“ 我们的直觉往往小看借款的代价与存款的收益。”这还不是银行瞒着我们收取的那些额外费用造成的,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利率,更准确的说是复利。津曼和维克托.斯坦戈(Victor Stango)发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复利的滚动速度有多快,以至于低估了投资的预期价值。同样,他们还发现,一旦涉及月付款、本金.到期日等条件,人们往往就会低估所要支付的贷款利率。津曼举了个例子。
假设你要贷款10000美元买一辆车,现在有两家银行可以向你提供贷款,一家银行要求你以年利率8%偿还贷款,另一家银行采用月付款的方式,要求你每月支付299美元,哪一种还贷方法更划算?光靠心算很难判断孰优孰劣。答案是,第二个选择非常拙劣,简直可谓拙劣至极。因为它实际上等于以20%的年利率偿还贷款,而许多人要是不仔细研究第一种选择的话,还以为选择第二种方法捡了大便宜呢。
律曼说:“人们似乎有某种认知缺陷,他们常常会低估复利滚动的速度。”斯坦戈和津曼将此称为“模糊数学”,并将之与认知心理学上对“指数增长偏见”的深入研究相提并论。指数增长偏见是指我们的直觉思维在复利之类的指数函数面前茫然无措。我们使用直觉计算复利往往力不从心,草率地推断个收支盈亏就算完事,于是小载了复利的可怕程度。难怪我们会被汽车贷款、房屋净值贷款,次级贷款产品,以及信用卡分期付款等表面上看似实惠的金融产品所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