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透明”的成品油定价不能再“模糊化”了
也许是由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与发改委有关部门的关于石油定价的沟通不够“模糊”,其“采取多种方式,模糊化处理新的定价机制”取代前期“简单透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建议被曝了光,其建议变得“简单透明了”。也许是来自于舆论的压力,也许是由于别的初衷,两大石油巨头2009年8月4日“辟谣”,称其集团官方没有发表过上述说法,两集团的澄清反而使此事件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两大石油集团的建议依据是,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形成的成品油调价机制过于简单、透明,导致投机、囤货等现象在各地频频发生,不利于整个油品市场秩序的稳定,而回归模糊化成品油定价机制则能够规避这系列问题。
诚然,由于市场可以轻易计算出调整的幅度和方向,导致市场力量提前作出反应,会存在投机、闻货之类的现象发生,贸易商们往往通过买进或者清仓成品油来投机赚钱。但是消除投机有没有更好有效的方法可循,还是只能回到“模糊化”的老路上去?答案是清晰的,只要成品油价格定价更加市场化,减少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动和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之间的时间间隔,通过囤积赚取时间差的投机自然失去了意义,投机取巧自然就没有了市场。这种方法能够兼顾消费者的利益和预防投机,两石油集团何不建议尝试呢?
缩减成品油价格调价的时间间隔非常考验成品油生产企业的自我调节能力,短期内要想根据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变动做到及时调整并不现实,但可以“绞尽脑汁”地去改变目前依旧过长的时间间隔的状况,这也应该是大势所趋。
模糊化定价机制,受益者只能是那些拥有或影响定价话语权的垄断企业,这类企业能够在“模糊”中国积投机、攫取巨大利润,两大石油巨头自然难以“摆脱干系”。以前那段“复杂”且“模糊”的成品油定价时期,消费者很难从记忆中抹去,国内成品油定价曾经让消费者着急上火,国际原油价格一涨,国内的成品油价格立即紧随其上,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的时候,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却总是置若罔闻,行动迟滞。消费者对什么时候石油价格会变动,变动多少,从不知晓,只能被动接受。石油巨头们在石油价格“倒挂”时享受动辄几百亿的政府补贴,在石油价格飙升时,通过“模糊”定价,“日进斗金,凯歌高奏”。通过模糊化定价机制,只会造成更多的囤积,这一点从去年原油价格上涨过程中各地出现的“油荒”现象就可见一斑。消费者怨声载道,但又不能据理力争,因为“模糊处理”,反驳理由自然“模糊”,难以搜寻。
两石油集团的建议无非怀念“模糊化”定价以方便其“浑水摸鱼”。笔者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只有更加透明化,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才能改变“跟涨不跟跌”的旧局面,“简单透明”的成品油定价不能再“模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