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应对中国商业银行来一次“压力测试”
2009年5月8日,美联储公布了针对美国19家规模最大银行的“压力测试”的最终结果,判定其中10家银行需要筹募总额高达746亿美元的资金。美国银行被判定需要筹募339亿美元资金,富国银行需要筹资137亿美元,这两家银行在“压力测试”中成绩最差,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等被判定不需要筹募更多资金。涉险过关:
美联储称,“压力测试”的目的,是在假定发生经济萎缩、失业率大幅上升和住房价格继续下跌的情况下,19家规模最大的银行是否拥有足够的资金,在未来两年的时间里弥补其贷款损失和维持运营。压力测试检验结果明确:美国半数大银行还很差钱,在最坏情况下,这19家银行2009年和2010年亏损可能达到6000亿美元。
“压力测试”的透明度、权威性不容置疑,美联储聚集了数百名监管人员,用了45天的时间严格审查了大型银行的详细贷款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关于资金储备和资本方面的数据对比和评估。正基于此,该测试的正面效应不断显现出来。其一,该测试提供了关于大型银行未来亏损来源的明确信息,19家银行虽然在测试中优劣差异不一,但没有一家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这给投资者吃了“定心丸”,资产状态的透明给市场注入了信心,先前举棋未定的投资者勇于入场,一些看空金融股的投资者为回补空头,因之反手购入。2009年5月7日 纽约股市早盘交易中,美国银行股价上涨8.3%,富国银行上涨8.7%,花旗集团上涨6.3%,压力测试名单中的其他银行股价也是涨多跌少,这说明“压力测试”的良好预期得到了市场的欢迎。
其二,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对一些成绩不及格的“差学生”可以及时因材施教。美国联邦政府近日明确表示,在“压力测试”结果公布以后,被判定需要筹募更多资金的银行必须在6月8日以前提交能被监管机构批准的筹资计划,并在11月9日以前加以实施,这些“因材施教”的措施对化解银行风险无疑是作用重大。
“压力测试”,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漩涡一美国,对于揭示和防范风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中国商业银行业,是不是也需要来一次“压力测试”呢,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冲击较小,但外需大幅下滑使中国的实体经济“很受伤”,为了振兴经济,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运而出,商业银行的大量放贷随之而来。一季度商业银行放贷额达4.6万亿元、比2007年全年还高20%的新增贷款量。超常规的信贷扩张对经济起到了明显的刺激作用,但也不可否认,超常规的信贷扩张一定程度上稀释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贷款的项目上也不排除有不“混”进去的。从上市公司2009年报和一季度季报看,1624家上市公司2009年一季度业绩同比下降25%,公司2008年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6%,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2009年余下的几个季度,对货币金融管理部门和商业银行群体而言,防止“不良贷款反弹风险”,应该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另外,为保持一定贷款增速而发放的贷款则可能曲折涌进高风险的资产市场,而没有流入更需要资金的行业。对于快速的信贷扩张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怎样的风险?快速扩张的信贷流向如何?商业银行在操作中是否规范?对于这些问题的求解不是非常需要一次“压力测试”吗?
早就应该给银行压力测试了,如果早有,也许就不会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