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平庸地做一万件事。
牧原股份的董事长秦英林单靠养猪这一件事情,就从22头猪起家做到了河南首富。在2022年新财富500富人榜里,秦英林夫妇排名第10,以1512.7亿身价力压马云、王健林、王传福等人。
周期性是畜牧养殖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道坎。业绩惨淡,可以说是这两年“猪企”的代名词,这个魔咒对于“猪茅”牧原股份来说也是一样。
8月17日,牧原股份发了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518.69亿元,同比增加17.17%;实现归母净利润-27.79亿元,同比大幅减亏58.42%。
我国的畜禽养殖行业集中度低,以大量中小养户为主,存在着“追涨杀跌”的非理性情绪。生猪供给滞后于价格变化,供需错配是猪周期形成的根本原因。
2006年7月至今,我国共经历了完整的四轮猪周期,每一轮猪周期大约需要4 年。从2022年3月,我们步入了第五个猪周期,能够明显看出此轮猪周期波动更为剧烈,且振幅更短。
目前正处于猪周期的底部,周期反转在即。下半年后续的需求有望提高,随着消费复苏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增长,带动猪价回归盈利区间。
在今年6月份的牧原开放日上,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更是指出目前每头猪尚有600元的降本空间。按照全国出栏7亿头猪计算,全行业共计有4000亿的成本空间待挖掘。
牧原股份作为行业的龙头,在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先发优势,未来将最先受益于猪周期反转而带来的行业红利。
第一,护城河: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牧原股份拥有集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等环节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链,具备超强的抗风险能力。
牧原股份一体化产业链的经营模式能够将各个生产环节置于可控状态,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环保运行、质量控制、规模化经营、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根据最新的中报,牧原股份目前在继续完善下游屠宰肉食业务布局。牧原股份目前拥有屠宰产能2900万头/年,上半年公司共计屠宰生猪552.2万头,完成鲜、冻品猪肉销售59.3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86.74亿元,同比增加70.92%,亏损3.6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屠宰产能利用率仍在爬坡。
下半年牧原股份将积极拓展屠宰业务销售渠道,持续优化生产工艺,不断提升运营能力。牧原股份的屠宰业务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销售渠道优化,今年有望实现扭亏。
第二,规模最大,成本最低
今年上半年低猪价导致养殖户普遍亏损,行业产能持续去化,但牧原股份靠自身领先的成本优势与资金实力,实现了逆势扩张,目前是全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
2023年7月,17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合计销量达1226.43万头。其中,牧原股份销量排名第一,高达570万头;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的销量分别为213.11万头、138.06万头。
2023年7月,16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合计销售收入186.22亿元(傲农生物未披露)。牧原股份7月份的销售收入为93.45亿元,排名第一。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5.34亿元、20.59亿元。
目前处于猪价低迷期,牧原股份的成本优势更是凸显。牧原股份6月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4.6元/kg,比4月份下降了0.7元/kg,生产指标逐月优化。
牧原股份的成本是全行业最低,成本端优势地位十分稳固。牧原股份在饲料配方、精细化养殖、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均属行业前列,公司通过持续改善生产指标降本增效,有望在年底实现14元/kg以下的目标。
第三,第二增长曲线:新能源
前面我们提到了养猪行业的魔咒,周期性太强,猪企受周期的影响较大。在周期波动的大背景下,不少猪企都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牧原股份选择了火热的新能源。
牧原股份最开始是参与新能源企业增资,慢慢发展到后来的亲自成立新能源企业。
去年12月,牧原股份成立河南牧原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可以说是把大热的光伏、电池、储能等业务全都囊括其中。
牧原股份在今年更是持续深入这项新业务。8月17日,牧原股份还发布公告称拟设立两家新能源子公司,用于开展新能源相关业务,有利于节能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新能源爆火的近两年,牧原股份让新能源技术直接惠及养殖业务,在猪舍和屠宰厂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最后总结一下,
牧原股份拥有行业最低的成本、最大的养殖规模、最先进的技术以及强大的资金实力,在各个方面均有明显的先发优势。牧原股份凭借现在的规模以及14元左右/kg的超低成本,留给同行其他猪企的机会并不多了,行业集中度将会继续提升。
目前虽处于猪周期的底部,但资本市场对牧原股份的期待还是很大,普遍认为周期反转的拐点越来越近,已有超过100家机构重仓抢筹。一旦猪周期反转,牧原股份作为绝对的龙头将会最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