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斯/法玛相关性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尤金·法玛(Eugene Fama)和肯尼斯·弗朗斯(Kenneth French)在《金融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两位教授研究了1963年年中到1990年,纽交所、美国股票交易所以及纳斯达克股市的所有股票。他们试图从中找出其中最便宜的股票和最昂贵的股票之间的差别。研究发现,买入价值型股票是投资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熊市。正如下图所示,股价最低的那 10%的股票的表现,是股价最贵的10%的股票的两倍。而股价最低的那10%的股价在1963年年中到1990年的回报率是最贵的股票的2.5倍以上。
第二,研究显示,一支股票的价格与其资产和股票未来价格的表现有直接的线性相关性。
上图所给出的内容更有趣,价优型股票股价的波动远比最贵的股票要小。这也不是说价值型股票的价格不会出现波动。在一些文章中,我们会肴到巴菲特的一些著名的警告,他曾根据相同公司的股票与债券的相对价格而在1978年鼓励大家买入股票。这很明显是一个稳赢的方法,不管是从逻辑的角度还是从时间的角度。但几年之后,如果你还紧随他在2001年写下的劝告,提前入场,那“你可要受点苦头!”耐心等待,总有回报,但过程实在是令人倒胃口。
再来讨论这项研究,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mstein) 在《效率前沿》中提到弗朗斯/法玛的文章的重要性:
十年前的这个月里,尤金·法玛和肯尼斯·弗朗斯发表了一篇轰动全球的文章。这篇丈章现在依然在董事局和交易大厅里回响。尽管大多教投资者没有注意到,但其影响仍然可以从人们邮箱中的投资时账单中找到。
这篇39页的论文……于1992年6月发表在《金触杂志》上。这篇论文并非闲庭适步;就算杂志的读者大部分都是精英,如果没有经过反复阅读,再与同僚们进行讨论,我很难相信大部分人能够读懂其中的含义。
这篇文章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投资于美国股市的分散投资组合的逐月表现可以从3个方面加以解释:组合相时大盘的表现,小盘股以及价值取向(即后来我们说的市净率)。简单来说,“只要告诉我一个投资于美国股市的投资组合的回报是多少,几乎所有情况下,我都能基于上述的3个因素来解释回报表现;而到底投资了什么股票并不重要。”以及,“顺便说一下,在不知道投资组合的真实组成的情况下,我只用看它的回报就能告诉你投资组合的平均市价以及市净率。”
更重要的是组合的大小和价值因素,因为这些可以抵消风险,取得积极的回报。因此,价值型股票应该比成长型股票的回报率高,小型股股票的回报率比大型股的回报率高;小型价值股的回报率是所有类型的股票中最高的。这个模型不适用的地方是小型成长股。按照经脸,这类股票的的回报率比预期回报低很多,在这4种股票中(大型成长股、大型价值股、小型成长股、小型价值股)表现最差。
伯恩斯坦接着展示了投资者在看了弗朗斯/法玛的文章之后,依照其中的概念行事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在接下来的6年里(从1993年起),你的表现应该会不错,但你的小舅子投资在“雅努斯20”的投资回报却胜过你。
但再过三年,情况会怎样呢?熊市出现了。我希望你能注意到,即使在这期间小型价值股的价值上升,这段时期股价的波动性要远高于牛市时期。除了小型价值股之外的其他类型的股票表现均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