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要靠自己找
每一位价值型基金经理和投资者都有自己的投资理念,但他们骨子里都信奉本杰明·格雷厄姆(Be川amin Graham)和大卫·多德(David Dodd)在1934年发表的《证券分析》。这本书晦涩难懂,所以这里我更推荐格雷厄姆另一本比较浅显的书——《聪明的投资者》。但对不熟悉一些投资名词的人,我这里简单地解释一下我对“价值”的定义。我们从统计学名词“格雷厄姆数”开始。格雷厄姆数是指公司的流动资产减除所有负债,包括期权负债。这个数据告诉你一家公司在清算时的真实价值。
如果一家公司的市值(公司发行的所有股票乘以每股股价)小于格雷厄姆数,那么当这家公司破产或清算时,其价值高于股市里愿意给出的价格。通常这是有原因的,但研究显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这家公司的股票对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太没吸引力了。
丹·费瑞斯(Dan Ferris)在2002年11月份的《极端价值》上写道:
1988年,德保罗大学的教授约瑟夫·吴(Joseph Vu)想了解格雷厄姆数在获利投资中的效果。在他的研究中,吴教授假设,当一支股票的价格跌到格雷厄姆数以下时,就会有人买入,并在两年后卖出。吴教授发现的结果能够让你变得比巴菲特还富有。你知道巴菲特的年复合收益是22%,而吴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股票价格跌到格雷厄姆数以下时买入股票并持有两年的策略所带来的平均年回报能够超过24%。
我们接下来会用几页纸来介绍其他研究,这些研究支持了价值型投资的表现一直优于成长型股票投资的结论。在投资研究的文章中这种例子有很多。我们会看到,这些研究如此的不证自明,让我们不禁怀疑,“为什么?”这就像是在回避现实:“那为什么泡沫还是会出现呢?”为什么某些时期(长期牛市)股市会出现巨幅的上涨,然后另一个时期(长期熊市)会紧随其后?为什么人们会一直投资那些从历史的标准来看已经严重高估或者严重超过其真实价值的股票呢?
部分原因是有人将这类股票卖给了投资人,但这个答案不能令人完全满意。没有人强迫整个世界以及历史上所有的投资者如此疯狂地参与股市。因此部分原因可能是投资人知道得不多,但所有的证据以及市面上的出版物都表明,我们很难将投资者的糟糕记录归于无知。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股市简单地反映出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周期,尽管股市多半不会增加,但至少会扩大经济的影响。但我认为,肯定还有其他的原因。
投资人的这种情况在全世界各种文化以及历史上都存在。是什么促使了我们人类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现在,我们开始查看投资心理学,为什么我们会犯下错误,我们如何避免犯错。然后我们会继续讨论牛眼投资法。最后,我们就会做好准备,做一些违反直觉,但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