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真正的绩优股,其市场价格运行的重要规律之一:下跌空间总是有限的,上涨空间却是无限的。
所以,一个高素质的投资者,只投资绩优股,决不参与炒作垃圾股,是控制风险的一种重要经验,也是取得股市战无不胜的重要方法。
股市中的有些投机者,参与炒作垃圾股,也曾赚了不少钱。但很多炒作垃圾股的人,往往只是一时的“辉煌”,绝大多数人在“辉煌”一时后,有的一夜回到“解放前”,有的只是永远的散户。
绩优股的“下跌有限上涨无限”的规律,决定了其融券比融资的风险要大N倍。融资100万,在股市下跌过程中,绩优股的股价不会跌到零,也就是不会把100万全亏光。但融券相当于资金的100万股票,只要股价翻一倍,就会使融券的人把100万资金全亏了。如果出现像2013年热门炒股外高桥这样的股票,股价突然上涨十多倍,而且,连续涨停,无法平仓,一定会把有些融券的人逼死。这对有些人应是个深刻的教训。
产业变化与强者恒强
二级市场近两年新闻很多,在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哪些是周期,哪些是波动,我们需要把趋势的东西摘出来。资本市场每年都可以总结出一个关键词,2015年是“动荡”,剧烈的动荡。2016年是“监管”,当下的金融严监管其实从2016年就开始了。2017年是“分化”。2018年我概括为激荡,激烈动荡。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宏观经济,从数据看是一列高速奔跑的火车,从结构讲是一辆每个时点都需要把握平衡的自行车。A股过去一二十年以来则是一辆过山车。2009年之前,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全世界波动幅度最大的市场,指数要么翻翻、要么腰斩,连续几年都是这样。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市场虽然实现了全流通,但仍然保持着巨大的波动。所以“过山车”是对前几年市场状态的总结。
到2017年,市场发生了一个变化,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之下,过山车开始左右摇摆,即分化。2017年的确是过去十几年以来市场波动率最小的一年,但把数据拆分来看,A股全年平均跌幅大概15%-20%(不同指标结果有差异),平均中位数是下跌的。市值前一百的个股显著上涨,涨幅高达30%。但市值最小的一千只股票(占市场大概1/3左右的个股)平均跌幅超过30%。
2018年元旦以后这样的态势还在延续,小股票的指数不断下跌,创业板在低位盘整。从基本面、现金流等多个角度来观察中小市值股票,很多风险可能还在酝酿当中。总体来讲,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趋势,价值股和垃圾股的分化,这种分化在2017年演绎出来是大盘股和小盘股的分化,在2018年会表现为绩优股和垃圾股的分化。
第一,分化来自产业变化。大盘蓝筹在当下的产业环境、竞争环境、监管环境都处在上升周期,企业盈利也挺好。背后有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寡头自然形成的结果,也有人为的推动。供给侧改革、国进民退,对中小企业是非常大的冲击,所以结果是强者恒强。不仅在传统领域,也包括新兴领域,比如互联网。从之前行业的发展周期来看,在高速爆发期,行业一定是乱战的状态。但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行业在爆发期就开始向寡头集中。其实,在很多领域都看到了这样的现象。
过去两年以来,A股的大小盘分化或者说成长股的溢价在回落。但在美股市场,成长股的估值溢价在上升,这是很有意思的背离。背后体现了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市值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产业的兴衰。美国纳斯达克的一轮大牛市,背后是一批行业巨头的崛起,从苹果到Facebook,展现了美国到现在为止经济转型取得的阶段性的成功,中国各种原因叠加造成了相反的结果。实际上中美的背离不仅体现在股票市场,中国往左走美国往右走,中国在进一步推动开放,而美国在特朗普就任之后,孤立主义开始抬头,整个美国处在新保守主义的浪潮中。强者恒强的另一面,是一些子行业,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的速度也在加快,原来小股票炒作的逻辑已经结束,市值管理、再融资、并购重组在最近两年都被严厉打击。
第二,小股票之前有溢价是由于它的稀缺性。2017年新股发行加速,对所谓的壳公司、烂公司的估值形成很大的冲击。另外对上市过程的严厉监管,对中小股票投机性的炒作产生了冲击。从目前看,金融监管在2018年还会延续,只紧不松。
投资兼具估值优势和成长性的绩优股
市场现在处在什么位置?分化不会永远,一定会有尽头。从直观和比较框架性的结果看,小股票的估值仍然比较高。上证指数现在10几倍PE,但很大权重来自银行,剔除银行,大股票平均估值在20倍PE出头,处在历史上比较中间的水平;中证500也是20几倍PE。从产业结构来看,中证500的成长性要好一些。争议最大的是创业板,创业板现在仍然超过40倍PE,多数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不达资本市场的预期。
2018年机会在哪?股票上涨有两大驱动力。第一个驱动力是价值重估,简单说就是树没动,风刮过来。即企业、产业没变化,但股票涨了。为什么风要刮过来?估值要有一定优势;其次也需要一些驱动力,比如盈利修复,或者产业景气度超预期;第二个上涨的驱动力来自企业成长,行业或者产业的发展空间以及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从这两个维度看,2015年市场热点集中在高估值的标的上。过去两年,监管收紧导致风险偏好收缩,所以投资机会向低估值标的集中,这一趋势在2017年演绎到极致,即一九分化。我们认为接下来会向估值合理、同时有成长空间的方向拓展,也就是说仍然要去寻找有资产重估机会的领域。此外,要摆脱短期的行业体系,把握或寻找更长周期的增长。即总体估值较低,偏左侧的行业;滚动市盈率或企业盈利增长态势处于显著上行的行业。比如房地产、钢铁、采掘、建材、纺织、服装化工等,这些领域居然集中在周期股里(是周期性行业或者处于产业自身的周期)。一方面估值较低,另一方面盈利状况正在取得迅速改善或已经取得良好改善,并且未来两三年的态势可能还更好。
一,环保,环保是2018年政策驱动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的领域,相关上市公司2016、2017年涨幅都不算多,很多企业有很好的机会。2017年,供给侧改革在高污染领域推进力度大,所以看到越是高污染的行业日子过得越好。2018年,供给收缩的可能依然存在,供应链出现任何问题都会传导到产品价格。不仅是细分行业,我们最近也在评估煤炭。过去几个交易日,主要供应商都在陆续上调煤炭价格,背后是煤炭市场出现了供应紧张的问题,从沿海港口库存到电厂库存都处在历史低位。如果需求超预期,物流链或环保出现更多对供给的影响,煤炭价格不仅不会跌,反而会进一步上涨。这样一些周期股实际上分布在很多领域,背后有一个泛环保的概念。
二,传媒、军工是过去两年市场跌幅最大的领域。到这样一个位置,我们看到一批好企业,估值不高,企业盈利向好,很多消费品也是这样。
三,我们很关注新能源,从光伏到动力电池,这些行业的技术在一点一滴地往前推进,补贴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旦某个企业取得重要的技术突破,企业便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并收到资本市场的追逐,所以行业存在一些重大机会。
四,区域开发板块,我们不会专门去找,但如果看好的标的刚好在这些领域,可能2018年会有惊喜。比如自贸港,上海会提前推出自贸港的一系列政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的改革开放往前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有资产产能在相关区域的企业,也非常值得关注。
做一个小结,2018年是2017年的延续,市场仍然会非常动荡。但水至清则无鱼,如果股票市场没有波动,也不会有机会。所以下一阶段,继续立足基本面,做好对于企业的研究、企业周期的判断、行业趋势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