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股市的发展也基本上遵循“五阶段”的理论。1988年4月,深圳股票二级市场初开,直到1990年初,股票交易一直相当沉寂。但1990年4月底股市骤然升温,并很快进入操纵和投机并存的阶段。短短两年的时间,深圳股市完成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股市二、三十年才走完的路程,可谓高速“三级跳”。
何以至此?原因主要是股市规模过小,新股发行工作的连续性断裂。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股市初开,一般至少都有20家公司、数亿美元的股票上市,且年年增加。由于市场供求始终处于较均衡状态,股民投资股票预期收益相对较低,其实际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分红、派息,人们对股票的认识相对较缓,潜伏阶段拉长。
而深圳股市形成初始一年多,只有发展银行一家股票“唱独角戏”,直到1990年初5只股票总面值仍不足0.5亿美元,此后一年多没有发行新股。这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股市中也只能称得上是“微型市场。
在潜伏阶段,股市规模太小,供不应求,少数个人大户很容易操纵股市,获取高利;投资股票的预期收益因此而被放大,个别人抢先获利的现实带动了其他股票“门外汉”冒然入市;但由于人们对股票认识肤浅,信心不足,一般又不敢做长线投资,于是短线投机盛行。操纵与投机并存,二阶段迅速到来且界限不清。
这种“三级跳”现象之所以仅在深圳出现,原因之二,还在于我国股市开放是局部性的,即只在深圳等地有限度地开放,其他地区对股票有兴趣的投资者只能进入深圳购股,股票供求矛盾更大,更加速了股市投机阶段的过早到来。这种现象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少有的。
原因之三,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投资渠道单一、金融工具少与广大人民群众储蓄额越来越大、投资欲望越来越强的矛盾,可以说是尤为尖锐的。新的、收益更大的投资总是特别受人青眯。
1990年初发展银行股票分红派息,二股送- 股的丰厚收益使股票的“价值”迅速被人们所认识;而几十年来“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计划经济模式又削弱了人们投资的风险意识,人们误以为投资股票“只盈不亏”,盲目入市,更为少数人操纵、误导股市创造了便利。
“三级跳”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股票价格短期内暴涨,大大超过其真实价值,并超前于经济规律;也为日后的暴跌或崩溃埋下伏笔,并最终转变成持续11个月的熊市;交易混乱,黑市买卖盛行,增加了管理难度;巨大的现实利益诱发了不正之风的滋生,“三公”的市场原则一度被严重破坏;市场基础建设如证券机构建设、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也骤然激化,解决这些矛盾的压力更大;市场监管也处于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