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层希望股价指数相对稳定
对各国股市政策面实证考察会发现,当股价指数涨幅过大,超过经济增长率或企业平均效益增长率时,管理层大多会通过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使股市降温。反之,则会采取刺激措施,推动股价指数上涨。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股价指数上涨过快会使经济的泡沫成分加大,这种“泡沫”对经济稳定增长不利。股价指数快速增长时,意味着股票总市值的大幅增加,股票持有者的账面财富大量增加。这种增加会促进市场繁荣,部分股票持有人会抛售一部分股票,增加消费和投资。但足,这种依靠股价指数上涨推动的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牢靠。超过实物经济增长幅度的股价指数毕竟难以持久支撑,最终会因某一导火线因素而大幅下跌,重新使股票价格“回归”价值。这种“回归”过程使投资者账面财富缩水,使投资和消费额大幅下降,从而引发经济衰退。典型的事例是美国30年代经济大危机,那次危机使美国及其他西方主要国家经济产值平均下降30%~40%的福度。同样,当股价指数连续下挫,跌进“熊”市之途时,那也不符合管理层政策意图。因为,股价连续下挫不但使投资者遭受相应损失,而且会殃及企业和银行经营的稳定,构成社会动荡隐患。另外,股价指数低于股票自身价值时,会加剧经济增长率下滑和投资、消费的萎缩,破坏股票市场正常的集资功能,减少政府税收。所以,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股价指数如果单日跌破5%的幅度,会引起央行或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发表鼓舞信心之类的讲话。股价指数如果连续跌破20%以上的幅度,便被认为进入“熊”市,管理层往往会推出一些有利于股价指数止跌的措施或信号。
2.政府希望股价指数稳中有涨
管理层希望股价指数相对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希望股价指数稳中有涨。所谓股价指数稳中有涨,就是股价指数在大多数交易日中,涨跌之间,幅度平稳,总体趋势向上,一年之后的股价指数涨幅与经济增长率接近,与企业平均收益相称。这样温和上涨的股价指数对经济持续增长产生良性的促进作用。其一,稳中有涨的股价指数使股市集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社会资金会以适度的规模源源不断地通过股市流向企业,促使企业投资和生产的稳建增长。其二,稳中有涨的股价指数使投资者账面财富与实际财富的增长相均衡,消费需求与产品供给相均衡,从而有利于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对稳定。追求股价指数稳中有涨的目标就成为管理层施政目标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