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征,起始于西方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证券化的趋势迅速波及全世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跨国公司及各国大企业都力图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证券化的方式,筹集国际游资。这方面的竞争正日趋激烈,规模不断扩大。
以股票为例, 1989年全球投资者在国外进行了总额为1.4万亿美元的股票交易,跨境股票净购入额为580亿美元; 1990 年受国际经济影响而有所下降,但国外股票交易额仍达到1.2万亿美元,跨境净购入额为179亿美元。股票市场所吸纳的国际游资总量一直呈上升态势。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日、美、英、德等国的投资者。
为适应国际金融证券化、自由化的趋势,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香港、新加坡、南朝鲜、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埃及等,视各自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都相继不同程度地开放了本国或本地区股市。通过股票市场为本国或本地区企业所筹集的国外资本每年都在数十亿美元。
股票市场之所以能成为国际融资的好去处,是因为,与直接投资于实业相比,在东道国(或地区)投资股市,不受投资者经营企业的能力以及投资地点硬环境的限制,只要当地政策法规许可,即可进入;且在投资的审批程序上较为简易,投资股票的选择余地与资金流动性也较大,资金及盈利的进出相对自由(当然有些国家对此也作了某些限制),因而为投资者广泛欢迎。
对东道国(或地区)来讲,通过股票市场吸引外资也有其优越性。因为吸引外资的方式主要有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包括政府借贷和商业借贷)、证券发行(包括发行债券及股票)。
与其他方式相比,发行股票吸引外资的优点在于:
1.具有高效性。与国外借款或发行债券相比,它不需还本付息,因而具有成本效益;与直接投资相比,它不需要事先在基础建设等硬环境的配套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免去了对各个项目的繁琐的可行性研究,而只需要在政策及法规上作一些相应的安排;然后通过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发行股票或受益凭证的方式,即可直接或间接地迅速吸引到外资。因而既有时间效益,又有资金效益。
2.具有永久性。外资一旦通过股市进入本地企业,即成为永久性建设资金,企业可以灵活自主地周转使用,不至于出现像一般合资或全资企业那样,有可能因合同到期或意外变故,外方抽回资金而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也不会像对外借款或发行债券那样,到期必须归还。它增加的是企业的长期性资产,不像发行债券或借款那样要增加企业和国家的外债负担。
3.具有主动性。通过股票吸引外资,其投资者主要是国外商业性机构、团体和个人。他们以何种方式、进行何种股票投资以及其资金进出都要接受东道国(或地区)的法律约束与政策监管。其管理权和审批权掌握在东道国(地区)手中,不像直接投资或对外借款那样,要满足外方提出的很多较为苛刻的条件,甚至包括政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