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碳中和,藏着一场资本大局
在2020年,我们看到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已经是两条非常明显的产业链,资本也是非常青睐。
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抛弃原来的高碳行业,将投资转向与碳中和的相关产业链,开始构建“碳中和组合”。
最典型的是2020年底,高瓴资本以158亿巨额投资买入了国内的太阳能单晶硅龙头 —— 隆基股份,还用5个亿参与了上游的硅料企业通威股份的定增。
如果仔细梳理下来,会发现碳中和涉及的行业非常多,
比如发电端就涉及光伏、风电、特高压,这些领域都有很多上市公司;
消费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桩、氢能、生物质燃料等,其中有做新能源电池的“大牛股”宁德时代等很多公司;
还涉及碳的利用、捕捉和储存,等等。
此外,有一些投资机构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或者环境责任,会将一些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完成碳排放的企业从投资标的池中剔除出去。
今年春节后,所谓顺周期板块的钢铁、建材、电解铝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在上涨,是因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这些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的规模肯定会被压缩,而头部公司的市场份额就会扩大 —— 它们反而成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受益企业。
目前,中国的碳排放的总量基数是非常大的,2019年是98亿吨碳当量,占全球28.8%,而美国占全球的14.5%,欧盟的比重则是9.7%;欧美单位GDP能耗比中国的低,2014年中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欧盟国家的2.4倍,相当于美国的1.6倍。
要实现碳中和,就需要提升能源技术、节能技术 —— 仅依托于中国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节能减排模式,而没有相关技术的重大突破,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是没有多大可能性的。
所以现在,资本力量也在推动更先进技术的突破及基于这些技术的产品升级。实现碳中和很难,但这同时意味着产生非常牛的公司的概率非常大;如果轻飘飘地就实现了,不可能有牛的公司。如果我们能用技术解决二氧化碳的利用,特别是大幅降低它的成本,那就是大的产业机遇。
未来,我们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肯定要以从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按照国际能源转型委员会的设想,到2050年,全球化石能源的需求降幅可能超过90%,风能、太阳能的需求比重可能超过75%。
这个设想能否实现呢?从今年发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大停电事件可以看出,风能、太阳能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比如暴雪等自然灾害一来,马上断电。这些问题要随着能源转型逐步得到解决。
同时,如果到2050年,全世界都会经历一个能源结构的大变化,那么这还会带来国家地位及本国货币地位剧烈的变化,衍生出煤炭—英镑、石油—美元、碳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